113@365·祈福雅安
(2013-04-23 01:43:42)
标签:
365祈福雅安荥经刘曙松潘石屹 |
分类: 杂谈评论 |
祈福雅安
文|高山寒雪
4·20雅安芦山7.0级大地震,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关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种媒体以更大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向全国人民传递着地震灾区的信息,各电视台停播了许多计划内的节目,改播地震消息,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4.20大地震给予了更多的关切。这次地震是对新一代中央领导者抗震救灾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凝聚民族情感的一次契机。
因为地震,雅安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说起雅安,与我还有一次经历,但在我脑海里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试图在大脑里搜索所有与雅安有关的信息,但确实太少了,毕竟我那时只是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不过,我还是想写点什么,留下点“念想”的记忆。
大约是2002年4月,我和一位陈姓党群工作部部长曾经路过雅安。那天我们准备从成都去汉源瀑布沟,去做瀑布沟水利工程开工典礼的前期策划工作。当时,得知大渡河开发公司的刘总正在瀑布沟考察,这样正好可以见到刘总。与我们同往的是一位人事部的女经理,还有一位是准备到瀑布沟项目部上任的副经理。高速公路到了雅安就是省道了,当我们走到雅安荥经时(我第一次听说荥经这个地名),得知刘总已经返回成都,刘总让我们“打道回府”。当时已是中午,人事部女经理决定在荥经吃了饭再返回。她推荐了一家吃口水鸡的地方,店面就是路边馆子,但做出来的口水鸡,却是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味道极其好,那种麻和辣都集中在一个“香”字上,吃过教人永世难忘。
吃过饭我们的别克商务车踅头而返。赶回成都时已是傍晚了,刘总在陶然居招待了我们。
过了一天,我们才又从成都出发去瀑布沟,路过雅安时,给人的印象是植被丰茂,遮天蔽日,层层叠叠,雨水丰沛,气候变幻无常。同路的知情者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遗憾的是,没有进入雅安城区。在瀑布沟住了一晚,翌日便踏上返回成都的归途,在翻越泥巴山时,还遭遇了一场车祸,幸好没有人受伤。但这次却在雅安吃的午饭,主人点了一种小鱼,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美味——“雅鱼”。由于惊魂未定,这种鱼的味道竟没有留下任何感觉,吃过饭匆匆赶回了成都,翌日便乘飞机回到了宜昌。
这些就是我对雅安仅有的“凤毛麟角”的印象,从那以后,再没去过雅安。虽然雅安对我来说,其印象是影影绰绰的,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我与雅安的“一面之交”吧。
2011年5月,我有幸再次去成都、宜宾(向家坝)、溪洛渡、九寨沟,尤其在九寨沟回来的路上,沿途目睹了汶川大地震后的景象,全新的民居都是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的,各式各样带有民族风格的民居,一看就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尤其教人感动的是,家家户户都挂有国旗,教人感到这是一个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和睦大家庭。
今天雅安又遭遇了地震,在地震面前,国人的爱心再一次被激发出来,同时,在抗震救灾的举措上,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性,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乘直升机抵达地震灾区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教人敬佩不已。在微信朋友圈摄影记者刘曙松转发的图片上,看到李克强在灾区吃的第一顿早餐竟是稀饭和腌菜,教人不免有些心酸。知名人士潘石屹在微博上评论说:“营养不够,应该有一个鸡蛋。”
雅安地震发生后,看到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纷纷自发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尽管这会给生命通道带来麻烦,但其精神确实令人敬佩和感动。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两个男女青年步行去通讯中断的灾区,不禁教人肃然起敬。由于自发前去救援的人和车太多,造成道路拥堵,这不能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我们身在地震灾区以外的人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援受灾的雅安人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雅安大地震,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爱民之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将大大地被激发出来,这种精神和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利器和法宝;雅安人民一定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全国人民的帮助支援下,一定会在废墟上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祈福雅安!
前一篇:112@365·为雅安祈福【图】
后一篇:113@365·午后时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