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家人团聚的短暂时光【图】


标签:
家居日志家人团聚短暂时光坝顶截流纪念园秭归凤凰山屈原祠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文冗慎入)
11月17日 周六 阴
儿子遇上难得的年休假,决定与母亲一起回宜省亲。
妻是10月4日乘火车去的北京,算起来只有一个月零两周;儿子是今年岳父胆结石开刀住院时回来的,3月19日到家,22日就回京了,虽然短暂,却能看到一份孝心。尽管妻、儿离别的时间都不算长,但感觉好像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11月17日(周六),是妻、儿抵宜的日子。天阴阴的,甚至还下了小雨。上午俺给家来了一个大扫除,被子单子都焕然一新,迎接家人的到来。妹妹与妻联系好了,由妹妹的女儿婷婷开车去三峡机场接,并在妹妹家吃晚饭。这天正好俺有一个何姓大学同学女儿出嫁,时间上“撞车”,只能顾此失彼了,向同学表示了歉意。
赶到妹妹家后,稍事休息,婷婷就载着俺直奔三峡机场,不走高速,大约需要40多分钟。在等候飞机时,突然被一个人从后面猛地抱住了,回头一看,是过去一起共事的小罗,多年不见了,见后格外亲切,他今天也是到机场接人的。还遇到了一个同事,俺差点没认出来。流水似年,恍如隔世,时间和空间把人的记忆淡化了。
飞机落地后,妻给俺发了一条信息,说已经安全降落。接了妻、儿,直奔妹妹家。车子走到天然塔时,妻说下来看看,因为这次假期短,可能木有机会再来看天然塔了。天然塔离妹妹家很近,玩了一会儿,就到了妹妹家。
妹夫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犒劳大家,并约定走的时候也在他们家聚餐。晚饭后,婷婷又把大家送到了西坝的家里。
11月18日 周日 阴
翌日是18号(周日),按照预案,这天岳父母、妻弟和姨妹共6人来俺家小聚。由于俺这个“大厨”一直木有时间准备食材,就把中餐定在了不远处的“滨江宴”。儿子对这个食肆有印象。2011年元旦的晚上,俺哥——儿子的大爹在这里请我们吃饭,那天晚上天下着雪,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能感到一种浓浓的亲情。为了记录下这个难忘的日子,俺还专门发了一篇博文《岁首:亲情在滨江宴延展【图】》。所以这次儿子提议再次光顾这个地方。
吃饭前先在俺家集中。第一个到的是姨妹两口子,他们的儿子在杭州读博士,来不了。妻弟本来与岳父母约好了一起来,可岳父母等不及了,两老先来了。最后到的是妻弟两口子,他们的女儿在法国留学,更来不了。给他们沏了茶,大家聊了一会儿。儿子说每次回来都木有到西坝走走,这天要出去走走,看看西坝的变化。于是,儿子带他们到西坝庙咀游玩了一会儿,而后一大家人就来到“滨江宴”聚餐。点了长江肥鱼、黄古头火锅和其他的一些家常菜。其中肥鱼是宜昌的特产,来宜昌必须要吃肥鱼,才不枉来一趟宜昌。
下午,在家里吃的饭,俺自然成了“大厨”。妻弟弄了一瓶750毫升的五粮液酒厂产的“警供”,中午木有喝完,晚上继续喝,还是木有喝完。妻弟对俺说,剩下的你慢慢“晕”了吧。大家在一起团聚的机会并不多,酒席间,大家吃着俺做的酸菜鱼片火锅,一边聊,一边喝,其乐融融。
一直到天黑了下来,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当晚,俺就回到了三峡。
11月19日 周一 阴有小雨
19日(周一)下午,妻、儿等来到了三峡。在他们来之前,俺就把铺的盖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洗洗涮涮弄了好几天。儿子想吃荆沙鱼糕,晚饭就准备去三斗坪镇的荆沙鱼糕火锅店。平时这里食客不少也不多,就木有事先预定,谁知,这天食客爆满,木有台位,只好继续前行,来到黎姐农家饭庄,要了鳜鱼清淡火锅、炕土豆、辣椒炒土鸡蛋等,其中鳜鱼火锅和炕土豆受到了欢迎。
11月20日 周二 阴有小雨
20日(周二),通过朋友去了三峡185坝顶和三峡截流纪念园。本来要去坛子岭的,听说要换乘区内大巴,怕麻烦就木有去。这天刚下过雨,到处雾蒙蒙的,站在坝顶,上下游景色全部被浓雾所笼罩,白茫茫的一片,却不减妻、儿的兴致。妻说,来三峡多次,但上坝顶这还是第一次。大家在坝顶拍照留念。这天截流纪念园的人不多,俺虽然天天在三峡,但来这里的次数很少,记得还是多年前,与同事在这里观赏过大型歌舞剧《盛世峡江》,现在《盛世峡江》已经改在坝区电影院演出了。
中午在寝室里吃的饭,俺用儿子寄回来的烤箱烤了羊肉串,煨了羊肉汤,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顿饭。晚上,一帮同事在云龙邀请俺全家吃饭,定了一个大台子,坐了近20人,大家欢聚一堂,推杯换盏,既热闹又令人感动。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家庭、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11月21日 周三 阴
21日(周三),按照事先安排,要带妻、儿去秭归凤凰山风景区。路上给秭归县委宣传部的郑部长打电话,让他帮忙开个绿灯,郑部长爽快地答应了,并排办公室的彭主任办门票。郑部长是今年5月在湖边传媒摄影培训班上认识的,他是协办方的负责人,待人热情,做事干练,交友广泛,也是一个摄影发烧友,许多作品获过大奖,俺作为学员,很敬重他。
进了大门,先乘电瓶车来到屈原和昭君故里石碑处,然后蛇行而上,看皮影表演、进江渎庙、喝峡江绿茶、过索道桥、看三峡大坝、进屈原祠、赏跳跳泉......虽然前不久与影友小吴来过一次,但有些景点木有看到,这次仍乐此不疲。
中午,全家来到山水人家就餐。山水人家来过两次,这次可谓轻车熟路。要了俺最喜欢的“鱼皮燕饺”和“罐香肉”。据老板介绍,所谓“鱼皮”并非是真正的鱼皮,而是一种鱼皮与其他食材合成的面皮,包上鲜肉马蹄馅心,煮在火锅里,再加上香菇,无论是面皮还是馅心都有一种脆脆的感觉,口感很好;而“罐香肉”类似毛氏红烧肉,红润酥烂,甜咸适口,入口即化。俺买了一瓶8年陈酿的红星二锅头(6两装),木有喝完,留着下顿再喝。
晚上,又在寝室里吃的饭,俺把从家里带来的长江鲢鱼做了一鱼两吃,鱼头鱼尾熬成白汤,鱼身做成烤鱼,也别具风味。大家围在小饭桌上品尝着自己料理的菜肴,浓浓的亲情也在寝室和舌尖上延展。
晚饭后,妻、儿一行回到了城区,俺则留在了三峡。
2012年11月22日 周四 阴有小雨
22日(周四)上午,妻弟打来电话,问妻、儿等是否还在三峡,俺回答已经回去了。妻弟说已经订好了饭,请大家赴约。俺说俺在三峡,回不去。
中午老同学庆新打来电话,也问俺能不能回去,老同学聚会,下午K歌,晚上聚餐,就差你了。俺抱歉地说,回不去。后来,妻参加了同学聚会,这才知道,这天是庆新的生日。
下午,姨妹打来电话,问妻、儿回没回去。俺说回去了。妻告诉俺,这天中午在父母家小聚。
这次儿子回家省亲,时间短,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只有8天时间,大家都想在一起聚聚,尤其是岳父母年事已高,多么想享受几天儿孙绕膝、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啊。但生活的重压和残酷往往把一家人弄得背井离乡,天各一方,教人无语啊。
11月23日 周五 阴
23日(周五)白天俺仍在三峡。这两天摆脱了一切琐事,尽情地利用家人团聚的机会,多陪他们一会儿,给自己一个轻松愉悦的理由。妻、儿离开三峡后,尽快地处理了一些手头的事。
这天妻、姨妹和几个女同学玩了一上午,女同学都带着第三代,享受着天伦之乐,中午在“食家庄”吃饭。而儿子请岳父母在“百岁鱼”吃饭。
因为妻、儿周六要乘飞机回京,晚上俺回到了城区。由于本周末俺要值班,就向新任一把手请了假,送送妻、儿。
晚饭是妻弟在“夷洞天”事先订好的。一大家人围着桌子品尝着美食,气氛很是融洽。鸡汤是“夷洞天”的拿手菜,鸡肉酥烂,鸡汤清亮,咸淡适中,鲜美无比。妻弟弄了一瓶荆沙出产的“长江1号·红色经典”,大红色的瓶子格外喜庆。
晚饭后,大家约好,翌日到俺家小聚。
11月24日 周六 阴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前前后后一共8天,转眼到了离别的日子。
24日早,俺下了两碗鸡蛋面,与妻先吃了。因为儿子难得回来,想让他多吃点宜昌的特色小吃,就木有给他下面条。俺推荐他去楼下不远处吃“专业馄饨”,他去吃了,说味道不错,同时还吃了一碗宜昌的特色“小面”。
原本想在西坝预定一桌,因为晚上俺要回三峡,在家里料理剩饭剩菜没办法处理。儿子却说要去CBD沃尔玛玩一下。于是,妻建议干脆就在CBD吃饭,于是通知岳父母和妻弟在CBD的“龙抄手”集中。
“龙抄手”俺有几年木有来了,价格已经今非昔比。俺点了一些菜,什么抄手、煎包、担担面、叶儿耙、玉米肉饼、夫妻肺片、白斩鸡、口水鸡、酸菜鱼、梅菜扣肉等,弄了一大桌子。俺把单子交上去就下楼买酒了,谁知回来后,妻弟说俺木有付钱下不了单,最后是儿子埋的单。
飞机是下午5点多的。本来妹妹安排用车送,并在她家吃午饭,但妹妹家离俺家距离太远,加之妹妹身体不好,不想麻烦他们,就婉言谢绝了。妻弟弄了一辆车,在下午3点去机场。俺原本想把他们送到机场,妻说,不用了,安检后进不去。想想也是,上次妻去北京时,俺把她送进安检处,就不让进了,俺是赶马混骡子进去了,送到候机厅就打道回府了。这次就在家的楼下与妻、儿告别。看着汽车把妻、儿带走了,一直到看不见车子了,这才悻悻地回了屋。家人团聚的日子也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晚上19:47,妻发来信息,说已经安全抵京。1小时后已经到了儿子在北京的住处。
晚上20时,俺也进了三峡,一切又恢复到原先的样子,下次相聚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