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记·除夕【图】

标签:
北京日记除夕牛栏山二锅头糖醋黄花鱼牛窝骨元大都烟花春晚家居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除夕
往年的除夕都是在宜昌过的。
父母健在时,除夕在哪里过成了一问题。要么在自己父母家过,要么在岳父母家过。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后来干脆中午在岳父母家,晚上在自己父母家。或者反之。不管在哪里,都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开始是两代同堂,后来是三代同堂,再后来是四代同堂。父母过世后,一般都在岳父母这边。随着岳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儿女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由儿女轮流“执掌”除夕年夜饭,都早早地在馆子里预定好,到时候大家去吃就行了,省去了许多麻烦。
今年的除夕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本来,岳父母加上3个子女及孩子,一共是11个人,我们一家3口去了北京,妻弟的女儿在法国读书回不来,这样就少了4个人。妻弟说:就剩下7个人了,除夕干脆就在我家吃年夜饭。妻弟遗憾地说,今年人少,热闹程度打了折扣。
在北京过除夕还是第一次。对中国人来说,除夕可以说是一年来最重要、最隆重的日子。除夕前一天,就把“福”字、窗花、走马灯、串串灯等都贴起来或挂起来,屋里顿时有了节日的氛围。这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就是为了祈盼一种吉祥和平安。
除夕这天的早餐和中餐比较简单,晚上的年夜饭就不能马虎了。但由于人少,也不能做多了,吃不完浪费。于是,煨了一罐排骨藕汤,这是湖北的传统菜,烧了一盘由鱼糕、肉圆、竹耳、竹笋为食材的全家福,煎了一条糖醋黄花鱼和一盘带鱼,蒸了一盘珍珠丸子,炒了一盘莴笋鱼丁,烤了几串羊肉,拌了一盘青岛凉粉,包了一些鲜肉虾饺。儿子开了一瓶牛栏山二锅头,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起了年夜饭。
吃饭前,妻弟打电话过来拜年。问我们吃没吃饭,妻说还没吃呢。妻弟说他们都吃完了。我不在,妻弟家木有人“闹酒”,年夜饭估计也就吃得快一些。
窗外,不时响起一阵阵烟花炮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北京实行了“禁放”,到处挂着“禁放”的标语和告示,但还是无法杜绝燃放烟花爆竹。传统的东西往往很难一下子改变。
吃过饭,春晚早就开始了。对今年的春晚,大家一致评价为“糟糕”。可能人们对春晚的期望值太高了。妻说,还抵不上“我要上春晚”那些节目!
龙年的钟声即将撞响的时候,窗外的烟花炮竹声已响成一片。我穿上羽绒服,拿起小DC在楼道的窗前拍了几张片子。感到北京的烟花炮竹远木有宜昌的那么声势浩大。
新年的除夕,就是这样平淡地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