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提前预支的奢侈回报【图】

标签:
三斗坪镇免费剃头流金岁月奢侈回报社会心理等价交换预支文化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上一篇关于剃头的博文写于2011年10月29日,那是给食堂炊事员小陈剃过头后写的(见《“若知道是你,我就不来了”》。从那以后,只有两个人来剃过头,一次是11月10日阿焕来剃过头,另一次是12月23日庄经理来剃过,庄经理这是第三次让俺给他剃头,他记得清清楚楚,离上次剃头的10月15日过去了67天了。
和过去一样,免费剃头服务一直“生意”清淡,门可罗雀,甚至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到庄经理为止才剃了17个头。也就是说,从8月24日“开业”剃第1个头到12月23日最后一个头整整过去了4个月,平均每个月只剃了4个头。俺算了一笔账,如果是收费的话,按照三斗坪镇每个头6元的价格计算,总收入是102元,平均月收入是25.50元。这等微薄的收入还不把俺饿死!幸亏我不是以此为业,也就不存在“饿死人”的现象。
不过,食堂的小陈就对俺说过:“你学会这门手艺实在是划不来,白学了,剃了头又不收钱,太吃亏了,现在哪有免费的事儿?”他告诉俺,许多人在打听剃头的事,一听说是你剃,都不来了。他甚至说,如果你象征性地收点费,兴许来剃头的人还会多些。俺问为什么?他说,交钱剃头,天经地义,心安理得;免费剃头,像是欠了个人情债,心里很不安,所以干脆不来了。你看,中国人接受免费服务的社会福利太少了,以致造成社会心理的复杂变化,等价交换的惯性思维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人们深层心理之中,对物欲横流习惯了,而对这种免费的服务已经不习惯了。其实,小陈的头发已经老长了,他是10月29日来剃的,两个多月了,我让他来剃,他一直木有来。难道就是为了求得一个心理的“安宁”?
1月2日下午,我遇到了施工管理部陈部长,看到他的头发老长了(他是10月1日来剃的,见博文《第十个头的奢侈回报【图】》),就问他剃不剃头,他说我是说来剃头的,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说。陈部长原来是质量安全环保部部长,施工管理部袁部长调到乌东德去了,陈部长就改任施工管理部部长了,工作也就更忙了。过了一会,陈部长说,今天是元月2日,还在过节,晚上出去吃个饭吧。一旁的阿林笑着说,上次给你剃了个头,你就奢侈地回报了一次,这次难道要把奢侈回报提前预支不成?我说,头还木有剃,就要享受奢侈回报,真不好意思,还是免了吧。陈部长看来主意已定,又喊了几个“好吃佬”,一路去了流金岁月。路上,我说,我终于找到职工不来剃头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