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日志(1)
(2011-11-21 06:47:51)
标签:
宜昌东站向家坝阿军阿焕白云酒店升船机向家坝水电站兄弟餐馆文化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题记】从 11月11日晚到18日,分公司在向家坝施工局举行了第一期新闻宣传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一流水账式的记录,以给本人“解甲归田”后留下些文字。同时,也对这几天来博友的关心和关注而未能及时回复表示歉意。同时,这次向家坝之行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此也感谢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2011年11月11日
这次向家坝之行选择的时间和路线都有些特别。2011.11.11。看到肿么多的“1”,表明这不是一般的日子,而是带有某种影射的意味,这样的日子至少是百年一遇吧。主办者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反正这一天是出行的日子。
这次是第三次去向家坝。第一次是2009年8月参加三峡集团公司在向家坝召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讨会。第二次是今年5月与三峡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杨副主任等去向家坝、溪洛渡参加农民工管理的调研。这两次都是乘灰机到成都,然后转乘汽车到向家坝。按照事先的安排,这次出行路线是,11日晚9:19从宜昌东站乘K619火车出发,大约次日早7:17至重庆北站,全长776公里,然后转乘向家坝施工局派来的大巴直达向家坝。这条路线对我来说是第一次。
11日晚,我和阿焕在西坝兄弟餐馆匆匆吃了“土匪猪肝”、“石头韭菜”等菜肴后,便乘老张开的大巴来到了宜昌东站。宜昌东站是近年才开始启用的新站,车站里人不多。我们乘坐的是北京西至重庆北的过路车。与春运或长假相比,此时乘车显得颇为从容,少了许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况味。
会务组为我们十多人都买了卧铺,但下铺只有两张,其他的都是中铺和上铺。自宜(昌)万(州)铁路开通后,我是第一次乘走这条线。据说,这段铁路是最难修建的一段,除了桥梁就是隧洞,每公里造价达7000多万。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听说即使在白天,也基本在隧洞里,而且上车不久,就听到广播说马上要熄灯了。我们这节2号车厢的开水器坏了,要到其他车厢打开水。
黑洞洞的车厢,除了暗淡的地灯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坐在车窗前,只感觉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心想,这要是一个时光隧道该多好,又可以回到青春的年代,重温儿时的旧梦......但这是不可能的臆想而已,不过,对于三峡人来说,有机会走出三峡“放风”,也算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奢侈”之行。
列车过了建始、恩施和利川后,黑暗一直伴随着旅途,于是爬到中铺躺下,心想这趟列车之旅只能在睡梦中度过了。
2011年11月12日
今天早晨5点多就醒来了。但天还是黑的。越往西走,天亮的越晚。
下车后,大家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往哪儿走。我是20多年前来过重庆,那时根本木有北站。现在重庆的变化太大,更找不着北,这也是早就预料的事。我和阿焕等人“赶马混骡子”,随着大队人马往外走,出了站,在一家路边餐馆过早。组织者一点人数,竟有两位号称“重庆通”的重量级的人物与大家“背道而驰”了。幸亏现在手机方便,很快联系上了。
匆匆吃过早饭,即踏上了去向家坝的大巴之旅。虽然是全程高速,但需要4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上风光平淡,景色单一,此话不提。
在大巴上,不断收到向家坝升船机项目部阿军传来的信息,叫我等几个中午就在他们小食堂“用膳”。看看时间,中午12点之前根本到不了向家坝,便跟阿军说,不要等我们,你们先吃,我们跟大部队一起吃饭。可阿军说不行,非要等我们到了再吃。其坚决和诚恳的态度不容置疑,也确实教人感动。
和三峡一样,向家坝水电站也有一个升船机,前两年,向家坝施工局就从战略上考虑,把混凝土项目部的张经理派到三峡委以重任,从事升船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今年春节又调回向家坝,担任升船机项目部的一把手,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三峡的同事和朋友也溯江而上,背井离乡,来到了向家坝,周副经理、阿军、阿平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出发前,张经理听说我等要去向家坝,就给我打电话,说这次来向家坝要听从他们的安排,不要“擅自”行动,我说,这次是集体行动,都有安排,不要费心了。可张经理不同意,到了向家坝,就得服从“地主”的安排。他说,这些天他可能不在向家坝,但善后工作都安排好了。
下午1时许我们终于抵达向家坝施工局,下榻在与施工局隔江相望的水富县白云酒店。阿军早就把车子开过来在酒店门口等候了。在这个时候,只能“客随主便”了,我等上了车,来到升船机项目部驻地“用膳”。等候在这里的还有曾经在三峡工作过的周副经理、刘副书记、阿军阿平两个经理助理。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大家一边寒暄,一边吃,一边喝,气氛相当融洽。感到在异地他乡,有朋友真好。
吃过饭,阿军又把我等送到白云酒店。下午稍事休息后接到通知,晚上分公司副总经理、向家坝施工局周书记为我们接风。
晚宴在水富大饭店举行,周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便是聚餐,吃的是自助式火锅,每人一个小火锅,想吃什么自己下。这种火锅的加热方式与青岛顺风肥牛涮海鲜一样,桌子下面是电磁炉,隔着台布加热,下火锅的食材也很丰富,红的绿的黑的白的摆了满满一桌子,大家频频举杯,推杯换盏,气氛很是热烈。
吃过饭返回住地,一天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