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赶稿【图】

标签:
朱俊杰三峡地下电站人物通讯木有张记者一把手连夜赶稿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三峡地下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后,GZB集团公司门户网(http://www.cggc.cn/)和集团报专门开辟了一个三峡地下电站专题报道栏目,以此反映GZB集团公司在三峡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本来从经济效益上说,地下电站发电与GZB集团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但借三峡这块知名品牌来宣传自己,这也是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需要。
大约在三周前,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新闻中心的张记者来到三峡,指挥部办公室陈副主任把我叫了去,说要采编一篇关于地下电站土建施工的通讯。按照分工,由我负责提供素材,张记者负责执笔,陈副主任则负责联系和协调。回来后,就把此事向办公室作了布置。
过了几天,陈副主任又把我叫了去,张记者也在。张记者说:“这次的人物通讯就写你部的一把手、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还是麻烦你来亲自执笔。”我说,写个初稿倒是没有问题,关键是最近事太多,怕木有时间。张记者又鼓励和鞭策了我半天,说来说去,只有一个意思:由我来弄。我这个人最怕鼓励了,一鼓励,心就软了。我只好无奈地说,看有木有时间吧。
几天后,一篇关于地下电站土建施工的通讯便发表了,文章里提到了一把手,但显然不是人物通讯。我还是松了一口气,心想,效率还蛮高的嘛。再仔细一看,执笔人不是张记者,而是一个汪姓记者,外加两名三峡的通讯员。我当时感到很蹊跷,这是不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那么这次任务就算交差了。
事情远远木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一天,张记者打电话给我,问人物通讯写的怎么样了。我说这段时间忙于搬迁事宜,还木有动笔呢。网上不是发表了一篇通讯了吗?他说,那篇和这篇不是一回事!他客气地说,还是希望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吧。我说,把这几天忙过后,就来动笔。
“黑色星期一”到了。上午,上级周工作会刚开完,张记者再次打来电话,他显得很着急,说,按照计划,这篇人物通讯安排在周三发表,集团报和门户网同时见稿,最好在周二上午发过来,势必不行,写个千把字的通讯就行了。这下我的压力大了,一些细节到现在还木有采访一把手,文章开头只打了个腹稿。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一把手说,今天无论如何你要给我提供一些细节,最好有故事性。今夜就是不睡觉也要把初稿拿出来,因为木有回旋时间了。一把手表示可以。下午在升船机会议室开完本部的周工作会,我请一把手留下来,采访一下他。谁知他身体不舒服,竟木有谈出任何有价值的细节。他说,时间久了,记不起来了。10多分钟后,我看他精神不振,就匆匆结束了采访。
回来后,我直奔技术部,汪副总和朱俊杰非常热情,给我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还把一些资料给我作参考,朱俊杰还发过来电子版文档。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深受感动。
晚饭后,天气仍然闷热,我这时打起赤膊,关上门,调整好状态,开始连夜赶稿。我根据平时积累的素材和同事提供的资料,把标题拟为《热血在三峡地下电站奔流》,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超越自我的挑战者、科技创新的实践者、追赶时间的领跑者,分别以地下电站尾水洞混凝土衬砌、引水上弯段三维曲面钢模台车施工技术、六台机组提前一年土建向机组安装交面三大事件为重点,陈述和描写了一把手在这过程中的工作业绩和建功立业的事迹。
到凌晨1点多,初稿基本出来了,一共是3200多字。随后又开始修改和润色。这时一把手回来了,他看到我办公室还亮着灯,就过来了。他去坝区急救中心看医生去了,还开了降压药。我让他看看这篇刚刚脱稿的通讯。可能太晚了,他漫不经心很潦草地浏览了一下,说:“写的不错。”我说,你要是木有意见,我明早就发过去了。他表示同意。随后,他又问了一些高血压的症状和吃药的情况,就回屋休息了。
我却木有睡意,继续对稿子进行补充完善。直到2点多。直到基本满意,这才如释重负地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像完成了一项多么神圣的任务一样。
关闭了电脑,回屋洗了澡,躺下了,这时已是凌晨3点。
早晨6:30被闹钟闹醒。吃了饭,又把稿子修改了一下。就让阿焕把电子文档交给陈副主任,让他发给张记者。
8:54张记者发来信息:“稿件已经收到,写得很好!感谢您百忙之中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辛苦你了!稿件可能由陈琳安排版面。再次感谢您!张XX。”我回信:“呵呵,匆忙之笔,万望斧正!现在我要小憩一下了。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