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青岛民俗博物馆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图】

标签:
青岛故乡行民俗博物馆天后宫封建迷信骗钱谨防上当外地游客旅游 |
分类: 趣闻佚事 |
图文|高山寒雪
【题记】本人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把这次故乡之旅辑成了31篇博文(加上本文一共是32篇),试图把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贯穿于这些零零散散的博文和图片之中,但因时间短暂,旅途匆忙,仍感到意犹未尽,也只能如此而已。青岛是我的故乡。对故乡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然而,对发生在故乡一些非主流的丑恶现象,不能不教人感到痛心疾首,应当予以揭露和鞭笞。这样做,不是丑化和污损自己的故乡,而正是源于对故乡的一种情感和责任。
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而天后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因此就有“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的说法。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了修缮,并冠以“青岛民俗博物馆”的大名。本来,作为保存完好并修缮过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遗址,让人们了解一下青岛的前世今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不久前,让笔者看到的一幕,却教人大失所望。
2011年4月6日上午,笔者在乘船游览了栈桥附近的海景之后,被一导游小姐叫上迎送游船的的中巴车。导游小姐再三提示,游青岛民俗博物馆免费,并戏称“若给小费,来者不拒”。于是,把一车不明真相的游客拉了去。天后宫门口早有不少“一条龙”服务的导游小姐在此等候,除了“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的介绍外,几乎再也没有对青岛民俗的任何介绍,更不见所谓的“博物”。来到天后宫正殿妈祖雕像前,导游小姐再三强调不能作为封建迷信看待,但在引诱游客领取“香包”和“号牌”后,随即被“请”入一间偏房中,让游客对号入座由十几个“神汉”算命,“神汉”们煞有介事地胡侃一番后,写一帖子,再次被三五男女簇拥着“请”入另一间屋内,到了此时,出不出钱便由不得你了。一妇女被三五个人围住,按照“神汉”帖子的旨意,“被请”点莲花灯,要游客自己将莲花灯双手捧在手上,许一个愿,声称点了莲花灯,全家今年要发大财运。此时,导游小姐终于亮出了底牌:点一盏莲花灯190元!这时,你不交钱是走不脱的。没办法,这位妇女只好交钱,点灯走人。其他的游客也都在“神汉”那里拿到一张帖子,然后交钱“祈福”,骗钱形式巧立名目,花样繁多。
在殿内,笔者看到一张通告,是青岛民俗博物馆针对烧纸祈福活动泛滥的禁止通告。可见,市政府已经察觉到民俗博物馆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苗头,对民俗博物馆下达了禁令。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民俗博物馆改头换面,变着花样骗财骗钱。这种打着“民俗博物馆”旗号,干着骗钱营生的勾当,委实给青岛民俗博物馆蒙上了一层封建迷信的色彩和阴影,也使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形象打了折扣!
青岛是笔者的故乡,本不该对这种阴暗面进行曝光,因为主流总体上是好的。但为了不让更多的游客上当受骗,维护更多消费者的利益,不能不“大义灭亲”,对这种发不义之财的现象进行揭露、鞭笞和抨击,这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美丽故乡的良好形象而不得已而为之的。为此,我郑重呼吁:凡到青岛民俗博物馆游玩的旅客,千万不要被导游小姐和“神汉”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谨防上当!
↑1、天后宫正门。“被引”到这里的游客,多是不明真相的外地人。
↑3、导游小姐不介绍青岛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专门介绍“招财进宝”的“秘笈”。
↑4、投钱孔。若把钱投进这个孔里并击中“孔方兄”中间的铜钟,你就能财源滚滚,腰缠万贯,钱投的越多,财就发的越大。
↑12、上级已察觉到“青岛民俗博物馆 ”大搞封建迷信的苗头,但还没有下猛药治理。
↑13、点一盏这种用蜡制成的莲花灯,要价190元!简直就是“抢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