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风吹拂升船机

(2010-03-31 07:19:35)
标签:

春风

吹拂

升船机

布料

经理助理

土建

李振国

三峡

文化

分类: 采风纪实

春风吹拂升船机

文|高山寒雪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站在三峡大坝185平台上俯瞰升船机施工现场,但见四个塔筒被鹅黄色的自动爬升模板所环绕,犹如四朵盛开的迎春花,每个塔筒中央高高矗立的猩红色布料杆,仿佛四根指向蓝天的红色花蕊,而一个个忙碌的建设者就像一只只小蜜蜂在辛勤地劳作着——三峡升船机又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下旬,三峡分公司召开了“保质量、保安全、保形象”动员大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三峡分公司总经理邢德勇在会上发出了“三保”动员令,一时间,升船机工地如春风拂过,遍地芳菲,到处催生和涌动着大干的春潮。

 

对世界顶级升船机的再认识

 

三峡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航建筑物。不仅技术要求高,精度控制严,而且施工难度和复杂性也是前无古人的。特别是自动爬升模板、布料杆、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应用,更使升船机的施工添加了无与伦比的科技含量,颠覆了过去许多传统的、经验式的施工观念和施工方法。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三峡分公司总经理邢德勇、党委书记侯建常多次亲临升船机施工现场,提出进一步提升对世界顶级升船机的再认识。

 

三峡指挥部副指挥长、厂房项目部经理滕东海、常务副经理张建山则提出,要在进度、质量、技术、协调四个方面再认识:在进度上要确保2010年二季度筒体过84.5米牛腿,年底达到112—120米高程,确保2015年建成,力争提前,工期紧,任务重;在质量上要充分认识升船机是土建、航道、水工三个施工规范的结合体,三个规范必须协调并进,相互渗透,并将规范培训的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做到“应知应会”,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技术上要充分认识高精度要求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和复杂性,把土建的精度当做金结的精度来对待,把金结的精度当做航天的精度来对待,必须像雕琢工艺品一样建设升船机;在协调上要充分认识土建与金结、金结与测量、土建与测量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确保参战各单位步调一致,互利三赢。

 

认识上的飞跃必然带来施工生产的跨越。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塔筒的备仓速度不断加快,从先前43天一个循环,缩短至30天、25天,最后在4#和1#塔筒的备仓中,竟达到了18天、17天!从而实现了20天内备一个仓的既定目标。目前最晚启动的1#塔筒已达到66.65米,2#、4#塔筒达到70.15米,3#塔筒已达到73.65米高程。

 

协调也是生产力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三峡升船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参战各方的协同作战。过去,由于对土建、金结、测量相互交织的制衡关系认识不足,施工进度和工程形象一度受阻。为了做好协调工作,厂房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建山、经理助理刘新清、施工管理部陈占龙,打破过去工序之间口头移交的常规做法,率先推出“筒体工序移交规范”作为施工工法的延伸,设计出台了《筒体工序移交样表》,将施工部位、移交时间、移交内容、工期要求等内容填写清楚,然后由施工管理部、机电部、土建单位、金结单位分别签字认可。

 

一张不起眼的表格,却成了职责明确、责任清晰、强化约束、相互补台的圭臬,成了人人皆知的“明白卡”。相互埋怨、推诿、扯皮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能力和进度的大幅度提升。正像张建山说的:“升船机施工就是一艘大船,大家就是船上的大副、轮机手和水手,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这条船就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布料杆的安装速度

 

布料杆是对砼进行布料的一种先进设备,布料范围可达半径32米至38米,且灵活、方便、自如。把布料杆应用于水工建筑,这在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按照设计,三峡升船机四个塔筒,每个塔筒布置一台布料杆,布料杆可以随着塔筒的上升进行自动爬升,从而大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

 

承担布料杆安装和操作任务的设备运行大队,在生产厂家——三一重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布料杆的安装和操作技术。目前,四台布料杆全部安装到位。

 

杜江,设备运行大队队长,一个被杨继学董事长称为“精一会二懂八”的硬汉,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知识型职工”荣誉称号。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了升船机的鏖战中。3#塔筒安装第一台布料杆时,他们边学边干,用了整整7天时间,才把布料杆安装到位;安装第二台时,只用了4天的时间;到了安装第三台时,竟用了2天时间;到最后一台安装时,他们把时间锁定在了1天!

 

向平凡中的伟大致敬

 

“向平凡中的伟大致敬!”这是经理助理刘新清对综合二队优秀职工陈萌、李振国发出的感叹。

 

陈萌,35岁,一个普普通通的起重工,他的特点是有一种“钉子精神”,只要队长下达了任务,他会不遗余力地确保完成,困难再大,他也毫无怨言。升船机塔吊多,起吊工作量大,防碰撞安全形势严峻,陈萌每次起吊都能做到平稳、准确、快捷、安全。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仰着自己平凡的工作,爱人却没有工作,但他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李振国,36岁,冲洗班的班长,他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按综合二队队长周平的话说:“他比我休息的还要少。”缝面处理按照常规是“粗沙微露”,破毛只需1厘米厚即可。而升船机要求高,破毛必须达到5厘米厚,要求“小石微露”,也就是说,破毛的工作量是过去的五倍!但李振国却手持冲毛枪,一干就是上十个小时。一次,他从早晨7:30一直干到晚上11:00,第二天早晨,他又出现在工地上。按经理助理刘新清的话说:“每次破毛后简直就不是个人样,除了眼睛会眨,就跟一座雕像似地,浑身上下都是泥浆。”李振国把宝贵的青春贡献给了升船机,而婚姻大事却一直没有时间考虑。

 

在升船机,像陈萌、李振国一样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春风吹拂升船机,金戈铁马鏖战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世界顶级升船机选择了葛洲坝人,就是选择了精品,就是选择了成功!( 2010.3.30.3:00于三峡东岳庙)

 

【后记】这篇小通讯是《葛洲坝集团报》的约稿。3月29日下午下班前办公室马主任告诉我此事,说稿子要得急,必须在次日上午传到报社,31日要见报。于是,29日晚饭后便约了常务副经理张建山、经理助理刘新清、施工管理部副部长陈占龙、综合二队队长周平、设备运行大队队长杜江等就升船机施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连夜采访,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写稿子。至凌晨1:00许头有点发晕,才想起降压降糖药忘了吃。吃药后继续赶写。至凌晨3:00许终于脱稿。翌日,马主任按时将此稿传至报社,这才算交了差。《葛洲坝集团网》把标题改为《三峡升船机春季施工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