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老炊炒大锅菜(图)

标签:
美食饮食回锅肉红案煤火老炊做大锅菜三峡建设者 |
分类: 采风纪实 |
□摄影|高山寒雪
~~~~~~~~~~~~~~~~~~~~~~~~~~~~~~~~~~~~~~~~~~~~~~~~~~~~~~~~~~~~~~~~~~~~~~~~~~~~~~~~~~~~~~~~~~~~~~
【题记】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到生产第一线,而忽略了食堂老炊的存在。其实,老炊也是三峡建设者的一员。他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悠闲,他们从早到晚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天不亮就要起床,早上、中午、下午、晚上不仅要在生活营地卖饭,还要去前方送饭,夜间送饭回来一般是凌晨三点多了,而他们收入在职工队伍中往往是最低的。他们常常不被人所理解,有些人饭菜不合自己的口味或遇到烦心事时,老炊就是他们的出气筒。但老炊们依然大度地宽容着前来就餐的人们,每天在择菜、切菜、洗菜、炒菜、卖饭、煎、炸、蒸等既乏味、又枯燥的程式化的工作中,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为六七百人服务、劳作。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
期待更多的人对他们表示理解和支持。
成堆的菜就是靠他们一棵一棵地择出来的。像这种四季豆,掐头去尾、撕去筋脉,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数量众多的雪里蕻和白萝卜。可以说,这里是生产饭菜的车间。
堆在地上的青红椒。市场上要卖1.20元一斤,而农民送来的新鲜辣椒,往往要便宜许多。老炊们也知道如何控制成本。
老曾(左)是白案师傅,他制作的馒头特受欢迎,忙完了白案,他也和大家一起择菜。小纪虽然是掌勺的红案师傅,择菜时他也没闲着。
班长老部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采购什么菜、采购多少、做什么菜、前方送饭需要作出多少菜、后方每天大约有多少人吃饭等等,都要进行谋划和安排。
老黄是红案师傅。之所以要戴着草帽干活,是因为他还兼着司炉。因为现在依然用煤火和柴火做饭。
前方吃饭的人,每顿大约有三百多人,多时达四、五百人多人。过去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多才3万多元,而现在有时每月达5万多元。数量众多的人吃饭,不得不用大箩筐装菜。
正在熊熊燃烧的煤火。用这种火做菜,火候很难控制,没有一定的伙头功夫是做不好菜的。
煤价一再上涨,达到720元/吨。我提出用工地上的废木材烧火做饭,用煤灶烧柴火不好烧,需要对灶进行改造,但一改造就不能做饭了,只好将就着烧柴火,还是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炒大锅菜用的锅铲,其实就是一把方头铁锹。
老黄在做回锅肉。先将煮断生的五花肉切片,再在大锅里煸出香味。
炒回锅肉要采取“双炒法”,把肉片煸好后铲出。
煸好的回锅肉红润油亮。工地职工尤其是农民工需要吃大油,这样干起活来才有劲。
再把切成菱形并用水焯过的萝卜片倒入锅内翻炒。
然后将肉片下入,不断地翻炒,并进行调味、上色。
大铁锹在老黄手里翻飞。谁会想到它的胳膊曾经骨折过呢。
炒好的回锅肉装在保温盒里,根据地下电站和升船机两个送饭地点的就餐人数进行适当分配。
用水焯好的豆腐块。
烧豆腐所需的盐。
用葱花、姜沫、花椒、辣椒皮煸出香味,再倒入豆腐烧,加适量水搅合均匀。
给豆腐勾芡,这样才能挂糊、入味。
烧好的豆腐。
炸鱼头。先腌再炸,然后浇上味料。
炒豆芽和烧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