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磨基山:阴差阳错的郊游(图)
图文/高山寒雪
地点/磨基山

2008年11月29日周六,天气很好。大清早,秋阳在喷薄欲出的那一刻,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拍下了这天的第一张图片。

按照事先策划的预案,今天我和妻及姨妹要带岳父岳母去登宜昌市的江南名山——磨基山。我们的出行方针是20个字:跨过夷陵桥,爬上磨基山;吃顿农家饭,开心每一天!
妻在前一天晚上就给岳父岳母打电话,叫他们早上9:30从家里出发,大约10:00在江北这座夷陵长江大桥底下会面。因为岳父岳母的听力明显下降了,不说清楚就会阴差阳错。过去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位于江南的这座最高的山就是名噪远近的磨基山。秋天的山野仍然郁郁葱葱,秋天的江水也是清澈碧透,因枯水季节和三峡蓄水,江面水位已经很低了,但水却更清更蓝了。江北桥下这个地方叫大公桥,长年居住市内的岳父岳母对这个地方应该是烂熟于心,不会走错的。

为了避免岳父岳母久等,我和妻提前半小时来到桥下等他们。我的原则是:宁愿我们等,也不能让老人等。约9:20,我让妻打电话给岳父岳母,没人接,估计两老已经出了门。两老的作风一向是雷厉风行,其超前的区间有时是无法想像的。他们出门就是4路公汽车站,从门口车站到大公桥不到10站路,最多不到一刻钟就到了。可是,眼看时针快指向了10:00,还不见他们老人家的影子。我和妻不免有些焦急起来。

因为担心岳父岳母乘车乘过了站,我便和妻在大公桥前后两站分别等候,可是一辆辆的公汽开过去了,却没有两老的人影。约10:00许,姨妹来了,问岳父岳母在哪,她说她直接从自家来的,没有看见他们。我这时预感到他们可能直接去了江南。事不宜迟,我让妻和姨妹先过桥,到江南去找。我则留下来,继续在车站等候。

一架载人滑翔机飞过来了,我也无心看了,随便拍了一张片子。可心里却惦记着两老,喉咙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了一样,郁闷极了。我暗暗思忖,跟老人出门,你若不和他们同路的话,八成要节外生枝的。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麻烦就大了。

美丽的宜昌城区在深秋的阳光下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要在平时我会深吸一口清爽的空气,慢慢欣赏这种难得的美景,然后用相机锁定精彩的瞬间。可现在这种心情早已抛在九霄云外了,被焦虑和郁闷所替代。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找人要紧。眼看快11:00了,一辆一辆的公汽开过去了,得来的只是失望。我凭直觉断定,他们一定直接去了江南。因为在前几天妻已将郊游的目的地告诉两老了。而昨晚妻电话里交代的会面具体时间和地点,他们一句也没听进去。老人有时是非常固执己见的,只按照自己的想像去做。我决定不等了,上桥过江!

正与我预料的一样。我在桥上接到妻的电话,说两老确实坐27路车去了江南,下车后没看到我们,就主观臆断地认为,我们不管他们两老了,只顾自己去了另一个地方玩去了,于是两老准备乘公汽打道回府。而这时正好在江南桥头遇见了焦急万分的妻和姨妹,大家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而我却在一种焦虑和郁闷的情绪中,从桥上一路走来,也顾不得身旁的美景了,只走得汗流浃背。妻听说我快到了,便和姨妹到一个没有店名的农家餐馆定了一个排骨豌豆火锅,一盘清炒莴笋叶,一盘酥焦小鱼,然后一起在山下等我。

我和他们会面后,心里的郁闷还残留着,又不好埋怨两老,怕影响了两老的情绪,只能苦笑着和他们说着话。这时已近中午,只好先吃饭再爬山了。
这家餐馆是妻一个初中时的同学开的,两层楼房子是租的,没有店名,不请帮工,就夫妻俩自己做。不起店名是为了避税,因此菜也实惠。我陪岳父还喝了二两岳父自带的蚂蚁酒,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吃罢饭妻准备去埋单,谁知姨妹已经把单埋了。稍事休息,我们才开始登山。上山的路都铺了石阶。岳父体力不支,没上山。我们四人则走走停停,蛇形而上。

到了山顶,宜昌城区在晴朗的天空下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高楼散发着无穷的都市魅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虽不能与家乡青岛相媲美,但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也知足了。看到这种景色,姨妹在这里倚栏留影。

站在山顶,突然想起了妻说过的一句话:“老人是个宝,全家少不了”。只要老人安然无恙,就是一种幸福。再看到这等光景,来时的焦躁和郁闷已经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惬意和愉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