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

(2008-11-11 15:52:41)
标签:

专家组

斜井

扩散段

农民工

锥管

张光斗

三峡

文化

分类: 采风纪实

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

 

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

图文/高山寒雪  地点/三峡工地

    专家工作组来三峡检查工作是个惯例。今天,他们又来了。

    一般情况下,专家组一年要来两次,年初一次,年底一次。他们是受国务院三建委委托来的,是履行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职能。三峡工程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兴建的,对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谁也不敢马虎。

    专家组来得多了,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做了。先是吹风,“专家组又要来了”,像“安民告示”一样,做到妇孺皆知,人人明晓。接下来是层层动员,大会小会必讲无疑,并拿出“迎检”的具体措施和方案。然后,相关单位布置落实,在专家组经过的路线周边,清理材料,悬挂标语,修路架梯,疏通通道,灯光照明,清扫垃圾,洒水除尘,必要时对栏杆扶手涂刷油漆等等。尔后各级领导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和暗访,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整改。在专家组去工地的前一天晚上,领导还要沿路再仔细检查一遍,生怕有什么疏漏。有一年,为迎接专家组,3名农民工在泄洪坝段深孔清渣,后上来两人,突然闸门打开,巨大的水流将一名农民工冲向了下游,过了几天才在下游找到了这名农民工的尸体......

    过去,专家组的领队层次都相当高,如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等,现在当然没那么高了,但至少是两院院士。记得有一次,张光斗来三峡,坝已很高了,他年事亦高,只好由工作人员把他背上去。其事必躬亲的敬业精神不能不教人肃然起敬。

    今天上午的检查路线是:安II——地下电站主厂房——6#斜井下弯段——3#、4#锥管——1#斜井——3#尾水洞扩散段。

 

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专家工作组又来了(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