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关系距离

(2008-07-15 07:53:33)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人际关系

社会距离

亲疏

表格

个人意志

文化

分类: 杂谈评论

人际关系距离(图)

图文/高山寒雪  地点/三峡东岳庙

 

人际关系距离人际关系距离人际关系距离人际关系距离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谈得是人际关系距离的问题。其他的内容已记不住了,但却记下了所谓“距离”的几组数字。因为我把这几组数字以表格的形式贴在了我的办公桌旁边的墙上,以警示自己应该与各种人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

 

后来,我调走了,那张写有人际关系距离的表格也没带走。一年零九个月后,我又身不由己地调了回来,用得还是原来的办公室,有意思的是,那张表格还贴在那里,只是纸张有些泛黄,但我写在上面的字仍清晰可见。于是,才有了写这篇博文的想法。

 

人际关系主要有四种距离,即密切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每一种距离又分为接近型、较近型、稍近型、远离型中的两种距离。

   

通常各种距离的物理距离如下(单位m):

   

密切距离:接近型为0.15以内;较近型为0.15—0.45

个体距离:接近型为0.45—0.75,稍近型为0.75—1.20

社会距离:接近型为1.20—2.10,远离型为 2.10—3.60

公众距离:接近型为3.60—7.50,远离型为7.50以上。

   

从上述数字基本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与四种距离相对应的大约如下:

   

密切距离:夫妻、祖孙、父母子女、恋人、姊妹、挚友等。

个体距离:朋友、同事、同学、上下级等。

社会距离:同行、商务关系人、买卖关系人等。

公众距离:公共场所的陌生人等。

   

其实,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距离意识是很淡薄的。除了在异性之间人们还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意识外,在同性之间往往没有或者很少有这种距离意识。再说,在现实中有些距离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譬如,排队买票,看电影等,即使在公共场所,且相互不认识,你不得不保持着一个较近型的距离。再如,乘公汽,人很多,有时你还得保持着接近型的距离。人际关系中的这种距离,在有意识的条件下,只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但是不是保持着上述所说的距离,与人的素养、性格、习惯、行为方式、安全意识以及当时的环境和所处的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靠当事人自己去把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