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都江堰之行

(2008-05-21 08:56:05)
标签:

鱼嘴

索桥

宫保鸡丁

二王

安澜

都江堰

情感

分类: 文学艺术

难忘都江堰之行

文/高山寒雪  地点/三峡东岳庙

    2002年4月,我和三峡指挥部党群工作部的陈部长因工作事宜到成都出差,期间,我们去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游了一遭。

    谁会想到,6年后这里竟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我不得不拿起沉重的笔,记述6年前的游览经历,以缅怀那些逝去的无辜生命和庆幸那些活着的人们。

    记得那天正下着雨,但并未减少我们的兴致。陪同我们的是大渡河流域开发公司党群部的冉部长和另外一位负责摄影和摄像的小伙子。成都市区离都江堰只有40公理的路程,一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蜚声中外的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灵岩寺等。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都被誉为水利史上的典范,作为水电人,不看看都江堰就不能称其为水电人。

    我们是从侧门进去的,下了一个长坡后,首先来到了“二王庙”,这是专门为李冰父子建造的。“二王庙”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里面有李冰父子的塑像,这里游人如织,香火不断,看得出人们对“二王”的敬仰和崇拜。

    “二王庙”临江而建,门前有一陡峭的石阶,拾阶而下,是一排碑林,诗文碑刻,历史人物,一一排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丁保桢了。冉部长介绍说,大家喜欢吃的“宫保鸡丁”就是这位大人发明的。我曾在一本烹饪书上看到过“宫保鸡丁”的来历,但没想到丁保桢的人像石刻竟在都江堰。据《清史稿》记载: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但是知道它为什么被命名为“宫保”的人就不多了。其实,所谓“宫保”是一种荣誉官衔,丁保桢因在任业绩突出,死后被清廷追赠“太子太保”荣誉称号,因此“宫保鸡丁”便流芳百世了。后人常常将“宫保鸡丁”写作“宫爆鸡丁”,实在是天大的谬误。

    再继续往下走,就来到了著名的安澜索桥。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堤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过了安澜索桥往右走,就是闻名遐迩的鱼嘴堤。鱼嘴堤象一鱼嘴缓缓伸入水面,堤是砼结构,上面布满了消力墩。鱼嘴堤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尔后,我们乘区内电瓶游览车来到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最后看的是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在我们游览之中,与我们同行的小伙子,鞍前马后地忙碌着拍照、摄像,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我们从成都回到宜昌后,冉部长给我们寄来了两张光碟,上面记录着我们游览都江堰的全过程。这份珍贵的录像资料,我一直珍藏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