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旅行/见闻 |
分类: 趣闻佚事 |
1980年底,正值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的前夕,时任截流主力军某单位宣教科前方政工组宣传员的我,在向家咀作过一次深度采访,在当时的《三三0战报》上先后发了一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引起了人们对向家咀的关注。
向家咀位于三峡出口南津关的长江南岸,这里悬崖峭壁,地势险峻,为拓宽航道,这里须进行开山炸石的整治工程。一支江浙施工队伍在不为人知的悬崖陡壁上测量、造孔、装药、放炮,把这段凸出于江心的“岩嘴”削得平整光滑,如鬼斧神工。那天,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施工单位大摆庆功宴。记得我在那天第一次品尝到了当时被誉为八大名酒的竹叶青和茅台(茅台当时8元一瓶,但不好买)。
时隔27年,我再次来到了这里寻梦,想从这里再次感受当年那金戈铁马、日夜鏖战的不凡气氛。
这就是当年通往向家咀的路,但已不见当年恢弘的气势了。只见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山峦,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这里似乎已是人迹罕至之地,疯长的蓬草将以往的施工道路蚕食成了羊肠小道。
一棵爬墙虎爬上了不知是谁家的墙壁上,似乎在诉说着荒凉和无奈。
一家民房前,金黄的桔子挂满了枝头,看房子,似乎很久没有人居住了。桔子自然也没人采摘,任其长大、成熟。
山坡上到处也是成熟的桔子,当年这里可是一片荒坡。
再往前走,路越来越窄,可谓蓬蒿遍地,野草丛生,昔日的沸腾工地早已随着大坝的建成而消逝的无影无踪了。
这可能是当年第二十七代孙的草本植物了,它哪里知道它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当年所目睹的一切呢。
大坝依旧,物是人非。这些草木虽不食人间烟火,但它们也充当起了水土的保护者,保护着长江两岸,保护着人类的安全。
这种苍耳,曾在不经意间粘在建设者满面尘土的衣服上,有幸去领略他们的风采。而今天这些苍耳却再也没有这种机遇了。
这棵野生的剑麻,不知有没有27载的年轮,如今只能在一处高坡上,远远地望着长江日新月异的对岸光景。
你看,长江的对岸已经矗立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楼房,临江而居,是多么的惬意!
山愈静,林愈深,鸟愈多。荒芜空旷的山谷,使鸟鸣声更加婉转、空灵,像是在呼唤逝去的光阴。
硕果累累的柚子,似乎在向曾经战斗在这里的人展示着自己的荣耀,抑或是送一掬甘甜和清凉。但这里却是人去山空。
唯有这个路牌还在彰显着昨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