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高山寒雪
有一句话叫做“越穷越忙,越忙越穷”。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这段时间我可亲身体验了“穷忙”的感觉。
在外面“流浪”了一年零九个月后,我又回到了这个单位。我和另外两位同僚的到来,似乎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一大堆新的变故都在这一时间内同时上演。
遇到的第一件“穷”事,颇叫人哭笑不得。那天要开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我,开会用的一次性杯子没了。我说再找找。回答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杯子了。我问为什么不买?回答是没有钱买。呵呵,没有钱买是不可能的,只是这里面的弯弯绕,一句两句说不清。于是,我先在寝室翻箱倒柜找了半筒,然后自己掏腰包花了3.80元买了两筒一次性杯子,总算暂时解决了喝水问题。但这决不是长久之计。你想想,一个单位连水都喝不上了,还能在市场上生存吗?
遇到的第二件事是总支委员的调整。班子成员有9人,其中党内人士8人,按照有关规定,总支委员应为单数,也就是说,8名党内成员中将有1人不能进入总支。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形成决议,将一名进入班子不久的新党员划入了委员之外,然后上报上级党委审批。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上级却认为这名党员应该进入。我们申辩说委员应为单数。可上级说,双数也可以。于是批复了党内历史上少有的委员为双数的总支委员会。虽然感到有违党的原则,但作为下级只有服从。这应了一句话:职务高的说了算。原则不原则顶个屁用!
接着上级又做出决定,将我曾去过的单位的十几名“钢模台车”、搅拌车及操作人员划入我部,便于统一管理。然而,这些职工听说要归并过来,纷纷离去,只剩下六七人。原因是我们这个单位收入太少。没过几天,上级又决定将三台门机和人员调入我部。于是找部门,探消息,寻名单,打报告。上级决定把我们提供的“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名单付诸实施,可到了调动那天才得知,大部分骨干已暗度陈仓,溜之乎也。只剩下十几个没人要的和不想走远门的人,而且80%是“巾帼”。接下来又是找人谈话,又是组建机构,又是起草文件,忙的不亦乐乎。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下一步这三台大型门机如何安全运行。
正在这个时候,一把手在上级开会时得到消息,上级嫌我部的机关人员太庞大,需要精简冗员。机关队伍庞大是事实,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上级机关队伍更庞大,有七部一室百把人,一个部有好几个科室,每一个科室布置一件事,下面就得忙活它几天,而且事事都要报书面材料。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都是穷于应付,没有足够的资源你是无法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的。但既然上级说了,你还得照办。于是我亲自操刀,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弄出了一个机构改革方案。因为在这之前,一名颇有能力的办公室主任已不堪这种管理模式的煎熬,辞去职务到彩云之南去了,应了一句俗语“我惹不起我躲得起”。方案只是“纸上谈兵”,能否实施下去还是个问号。
方案还没实施,一把手又有了“金点子”:项目部的人力资源用得都是后方各单位的劳务,不仅要向劳务输出单位缴纳职工的社会保险、公积金、年金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还得支付劳务费用。今年下半年,这些费用都增长了不少,平均每个劳务人员返回的费用达2000余元,加上工资收入,达三四千元,显然是用不起了,只好将一部分人员的工资关系退到劳务输出单位,以减轻经济压力。但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只有40多人,职工的承受力也有所增强,但给职工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接待上访者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唉,要是再退回去上十年,我也就远走高飞了。不过现在,穷忙的悲剧还在继续上演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