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盗珍妃墓?这筐笨贼搞错对象了!

(2017-09-14 10:33:49)
标签:

夜盗珍妃墓

分类: 影视评论
80年代有一部很有名的惊悚电影,陈宝国主演的,叫《夜盗珍妃墓》,影片高度还原了发生于1938年真实的历史事件,就连片中盗墓者的姓名都几乎没有改动。因为故事背景太过灰涩阴冷,盗墓又发生在深夜,所以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特别恐怖荒凉,据说当年电影上映后,还吓死过人的。但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电影很真实,才引起了众多史学家及历史爱好者们的关注,也因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和争议。

当时参与盗墓的一共有六个人,他们成功盗得一批珠宝后,没多久事情便败露了,其中五人伏法,只有一个名叫关友仁的逃脱了,还活到了21世纪,这确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另一方面,清西陵的专家们通过实地探勘与史料挖掘,最终认定珍妃墓应该没有被盗。这下子问题来了,珍妃墓到底有没有被盗过?如果没有,盗墓者夺得的珠宝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有,为什么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

为了搞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让我们还原“夜盗珍妃墓”事件的始末。

1938年秋末冬初,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清西陵附近的凤凰台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西逃,临走时派人将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推入了顺贞门内的井里杀害。慈禧一生背负了不少血债,可是面对面杀人和拿朱笔勾决毕竟是两码事,珍妃死后,慈禧总是噩梦连连,梦中,那个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的女鬼,一步步逼近她的床榻,声声喊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女鬼所到之处全是湿淋淋的凄寒。

女鬼慢慢走近,突然伸出冷冰冰的双手,死死掐住慈禧的脖颈。慈禧深感恐惧交织着窒息,终于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看清了她的脸:“珍妃,你是珍妃……”梦醒了,在清醒的瞬间,慈禧分明听清了自己的尖叫声,那是她这一生少有的充斥着无限惊恐绝望的叫声。

一年之后,慈禧回銮,她立即命珍妃的家人将其尸首打捞出来,以入土为安。有人说,为了安抚珍妃的冤魂,消除她的怨气,李莲英还特意给慈禧出了个主意,追封珍妃为贵妃,并以满满好几十件珍贵的珠宝作为陪葬。这事原本并无确凿史料证据,只是以讹传讹,但说的人多了,大家便信以为真了。

珍妃墓位于崇陵以东数百米的崇妃园寝之中,与高大的崇陵遥遥相望。崇陵埋葬着光绪帝,崇妃陵埋葬的是光绪帝的嫔妃——珍瑾二妃。走进崇妃园寝,绕行过五间红墙绿瓦的享殿,就可看到两座墓葬,一东一西相邻8.8米,其中西边的那座是珍妃的墓葬,东边的是瑾妃墓葬。两座月台上的宝顶顶部微微隆起,由于长期掩映于松柏之下,石砖上青苔满迹。

当时,各个陵园之中除了留有一名在此侍待多年的守陵人外,再也没有任何守卫武装人员,老百姓也可以到陵区打柴割草,随意出入,可以说,整个清西陵地上地下的戒备成了真空状态,这就给思忖盗墓的不法之徒留下了可乘之机。

不久,一个名叫关友仁(满姓瓜尔佳氏)的满族人,便和自己的密友鄂士臣的合计,准备密谋盗陵取宝。为此他们还做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偌大的清西陵总共有陵寝14座,葬有76人。首先,盗帝陵危险系数太高,难度太大;其次,慕东陵和昌妃陵位置靠西,距八路军的驻地比较近,去那里盗墓容易暴露目标;泰妃陵离村庄比较近,人迹混杂,在这里活动容易被发现;北边的王爷陵一带是土匪的地盘,这些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狼虎,最好别去招惹。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又想起之前听说的珍妃厚葬的传闻,最后决定就从僻静不起眼的崇妃园寝中的珍妃墓下手。

只是要盗取皇家陵墓,绝非两人可以完成,早在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那可是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虽说珍妃墓肯定不像慈禧、乾隆的陵墓那样复杂、机关重重,可毕竟也会暗藏玄机,决不可轻率行事。商量了一夜,他们最终决定再叫上四个胆大有枪的人,组成一个六人盗墓团伙,尽快下手,以免夜长梦多。

几天之后的一个深夜,河北省保定易县县城外永宁山下,只见六个黑影,翻过了东山坡,越过小石桥,快速进入了崇妃园寝。他们来到一个墓葬前,一个盗墓者熟稔地引出了药捻,突然寂静的陵园上空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墓葬券顶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随后,五个人放哨,一个人取宝,只过了半个钟的工夫,盗墓者便沿着蜈蚣梯子爬了上来,他把背上的包裹往地上一搁,大家一哄而上,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袱,只见里面装得满满当当的金银珠宝,在黯淡的月色之下依旧夺目闪亮。

没过多久,珍妃墓被盗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末代皇帝溥仪在日寇的扶持下,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政权。听闻珍妃墓被盗后,溥仪异常震怒,他以“保护皇家祖坟”的名义,立即派军队处理崇妃陵园被盗善后事宜,并严令限期破案。后来,盗墓者之一的李纪光因酒后说漏嘴被捕,在审讯中,他供出了盗墓的实情,他的同伙也相继落网,并被处以极刑。

参与盗墓的,只有一个人逃脱抓捕,存活了下来,他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瓜尔佳氏关友仁。当年事情败露后,关友仁带着一家老小连夜逃亡,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直到1990年,关友仁及家人才又回到了老家凤凰台村。可惜历史学家找到关家时,才得知关友仁已于2009年去世,他有个儿子叫关虎军,还记得父亲曾讲述过的一些盗墓细节。

据关虎军介绍,当年他父亲一伙盗上来的珠宝玉器约60余件,其中价值最高的当属一个金如意,但盗墓以后人心涣散,为了利益均分,这个金如意最终用斧子劈成了六块。后来这些盗墓人拿了珠宝连挥霍带糟蹋,很快便千金散尽。

然而,关虎军口中的这些宝物,引起了学者们的质疑,要知道,珍妃虽然深得光绪帝的宠爱,但一直不得慈禧待见,而光绪名为皇帝,实则是傀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不顾国难民危,携光绪帝西逃,临走前命贴身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扔进了井里,之后崔玉贵还往井中投下了两块石头,珍妃就这样被残害了,那一年她只有25岁。

一年后,慈禧回銮,命珍妃的家人打捞尸体,据史料记载,珍妃的尸身在井中浸泡了一年,打捞上来已是面目浮肿难辨,有一条腿还是蜷曲着,家人含着眼泪将她的腿捋直,然后装殓入棺,运到阜成门外恩济庄宫女的墓地草草下葬。历史学家分析,当初埋葬珍妃仓促潦草,她的棺椁里定然不会有丰厚的随葬品。等到珍妃再次入葬时,已经是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并没有重新开棺入殓,更没有为珍妃追加任何陪葬品,只是将她的灵柩原封不动地移入崇妃园寝而已。由此推断,珍妃的陪葬品应该不是很丰厚,可盗墓者又确实盗出了不少珍宝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历史的记载有误,还是盗墓者的记忆有错呢?

很多细心的观众,在看电影时还发现了一个细节:盗墓者潜入陵寝地宫,敲破珍妃的棺椁,小心翼翼地爬进灵柩时,惊惧地发现珍妃的面容保存完好,只是脸颊惨白,双唇艳红。这一点明显与历史不符,珍妃入殓时在井底泡了一年,尸身已经败坏得不成样子了,怎么时隔30年后,面容还保存完好呢?《夜盗珍妃墓》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而作者宁宣成写作之前和关友仁有过深入的接触。翻查过原著之后,发现书中也是这样写的:棺椁里珍妃的尸体并未腐烂成一堆枯骨,脸上的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认……

另外还有一点更奇怪,盗墓者是以炸药炸开墓葬从而完成盗墓的,但如今考古学家却发现珍妃墓根本就没有被炸开过,即便那时的炸药威力很有限,也不可能一点爆炸痕迹都找不到。

当然。如果现在能够把珍妃墓打开一探究竟,一切都会真相大白,可是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律和清西陵管理办法,除了被盗及其他特例外,不得随意发掘清西陵中的古墓。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不发掘古墓的情况下,清楚探知墓室是否被盗呢?

直到2013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团队来到清西陵,他们用高科技设备探地雷达对珍妃墓进行探究,查看里面是否存有盗洞。这个探地雷达系统主要由主机、天线和传输光线组成,可以对古建筑及地下埋葬物进行监测。探究时,工作人员对探测区域进行网格式扫描,从而详细全面了解探测区域内部结构分布。在崇妃园寝中,专家们先是用探地雷达沿着珍妃墓横向、纵向进行探测,他们发现从珍妃墓的月台往前4到5米,往下1.5到2米,有一个波形的中断,从整体上看,它距离墓穴比较远,而靠近墓穴的地方,波形连续,并未出现中断,所以专家们一致认为,珍妃墓确实没有发现被盗的迹象。

随后工作人员对一旁的瑾妃墓进行探测,终于在距离月台0.5到1米的地方发现了异常,最终探测结果显示,瑾妃墓中存在盗洞。也就是说,真正被盗的,应该是瑾妃墓。

瑾妃是珍妃的姐姐,由于她性情忠厚木讷,又生得肥硕,不像妹妹那样娇媚讨喜,一直不得光绪帝的宠爱,也正因如此反而得到了善终。姐妹两生前共同服侍光绪帝,死后也是相依相伴,在修建崇妃园寝时,珍妃和瑾妃的位号一度是相同的,因此两人的墓葬规格本是一模一样的,但珍妃死后,瑾妃又在宫中生活了很多年,去世时已是端康皇贵妃,因此她的墓葬改建得规格更高。瑾妃的地宫改建时增添了正金券、梓券、门洞券、转照门券,地面上的月台、宝顶也相应地加宽加高。可能正是由于瑾妃墓看起来更加高大醒目,才招来了那些贪婪无度的盗墓者。而他们盗来的60余件珠宝,原本也是瑾妃的陪葬品。

真相终于大白。多年来,珍妃墓空背被盗之名,而真正遭殃的却是一旁更加华贵的瑾妃墓。或许上天总是公允的,生前的荣华,遭至死后的不得安宁,而在世的磨难,却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不过话说回来,瑾妃墓虽然被盗,好在她的遗体并未像慈禧那样被剥去华衣,抛尸棺外,惨遭凌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或许当初一朝选在帝王家,就奠定了她们后半生不幸的基调。麻雀飞上枝头,谁说就一定是幸运。麻雀变不成凤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如今,皇亲贵胄之间的恩怨纠葛、宠辱得失早已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远去,当我们再来到崇妃园寝,穿过幽香芳草,来到绿荫丛林,唯有轻风、浮云、星光和雨雪,万年不变,只留下了斑驳难辨的岁月印记,这便是生命与自然之间的角逐与互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