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红时节

(2014-04-27 10:44:54)
分类: 散文
落红时节
    从冬入春,当百花驱散严寒,灰暗的世界顿时变得多彩,人的心情也会随之预约。而后暮春夏至,之前的花季开始步入雨季,大雨滂沱,冲刷走一树繁花,或许只是一夜之间,就呈现绿肥红瘦的惨状,稍微有点诗情的人总是不忍。古人有词:惜花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而面对这一地的落红,曹雪芹更是创造出了一种稀世的浪漫:他让笔下美妙绝伦的黛玉边葬花边吟唱悠扬抑郁的《葬花词》。这一幕诗情画意不知翻涌起了多少人的诗性,感动了几多爱花惜花之人。
    最近读《射雕英雄传》,对其中一幕印象特别深刻,郭靖黄蓉二人坐在小舟中,任由小舟随风而行,烟波浩渺、垂柳拂岸,那场景全然一副水墨山水。一阵轻风吹来,黄蓉随手荡桨,唱起歌来,歌词中有这样几句: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幕。南柯梦,遽如许。唱到后来,声音渐转凄切,眼中隐隐有泪光。
    读到这里,我颇有点感触:美倒是很美,但是黄蓉此时正值二八年华,花开正艳,何苦多愁伤感。突然想起辛弃疾的词: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当年也曾正值花季年华时无病呻吟,只想追求一种多病多愁的变态美感。然后经历了人间世事沧桑巨变后,反而强忍愁心,笔下文字变得隐忍和恬淡。就像辛词的下半段: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黄蓉自幼在与世隔绝的桃花岛长大,离岛之后巧遇郭靖,开始沉浸于儿女私情,年轻时的愁苦也多和爱情有关,而她所深爱的郭靖却是一个以安万民为己任的大英雄,一身侠骨柔情、铁骨铮铮。本来宋元大战,他们完全可以不问战乱,偏安于桃花岛,可是郭靖坚持死守宋朝的门户襄阳城,黄蓉为了心爱的丈夫,陪他守城,甘愿放弃逍遥舒适的生活。对中国史稍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最终蒙古的骑兵横扫大宋的疆域,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就在襄阳破城之日,这一对英雄儿女与亲子一起为国殉难。对于原本天真无邪、不问世事的黄蓉而言,在她将自己的愁苦由个人情感转换为民族大义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侠士。金庸先生在此清晰地表达出了他对“侠”的理解。何为“侠”?不是任意胡为、无所畏惧、目无王法。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此为“大侠”。
    然而,换而言之,相比黄蓉后来的为国公心,黛玉整日为情愁苦的私心是否显得太过渺小呢?我认为不是。黛玉的愁苦其实是苦于中国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记得余秋雨先生在游遍世界,看遍各国人文景观及民众生活状态时,曾感叹:中国人的累就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的一生要花掉大量的精力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在金碧辉煌的大观园里满是达官显贵,人心险恶、勾心斗角,人性中贪婪、阴毒、自私的一面表露无疑,黛玉和宝玉虽然相互敬爱,却终因社会关系而屈服于强大的社会制度。黛玉咳血而亡的当晚,宝玉与自己不爱的人洞房花烛。而《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它对于个人的尊重与肯定。在现实的人际感情中寻找不到寄托时,唯有将情绪寄托于自然的诗情画意间,所以黛玉会葬花,会伤春悲秋,即使这些和公爱没有关系,可是谁能说黛玉是渺小的?曹雪芹在书中对于人性,尤其是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佛家对众生的爱着眼于动物,可是在黛玉的心中她对世界的爱体现于花木。最终黛玉为了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宝玉最终只能独自在尘世中飘零。
    夏季来临,春花凋落,原是最最伤感的,好在春花谢了明年仍会再开,或许比今年更胜。而人却会在流光剪影中逐渐失去色彩,变得苍老黑白。对于我们这些从北方迁移来深的人来说,真是如黄蓉的词中所唱: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幕。好在我还能自我安慰:岁月虽然悄悄将青春带走,但终究留给了我们比青春更可贵的东西,比如内心的安宁、对愁绪的克制、恬静的心境。大自然千古难变,可人事终有代谢,苍老的不过是一段年华,就像在这个落红时节,感伤红瘦,可是毕竟绿叶变得肥硕茂盛,却也是自然给我们的另一种馈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读恶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