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感觉很多事情很奇特,有的女人追名逐利,玩弄权术只为走上历史的前台翻江倒海,比如吕后、戚夫人,还有一些女人原本命运之神并不眷顾,庸庸碌碌,也从来没有什么野心,却在关键时刻被历史的浪潮推向了前台。今天要说的是汉朝的两个女人。
薄姬是刘邦的侍妾。她原来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年少时,与闺中好友管姬、赵姬相约,将来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的友情。管姬与赵姬先后被选入汉宫,并得到汉王的宠幸。一次,他们私底下嘲笑薄姬,恰巧被刘邦听到,刘邦怜悯这个弱质可怜的女人,当晚便召幸薄姬,并将她册封为姬。那夜之后,刘邦便将可怜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
这短暂的一夜情之后,薄姬梦熊有兆,后来生下了皇子刘恒。薄姬不得皇上宠爱,也从来甘于平淡无心争宠,她低调行事,专心抚育刘恒,刘恒赴晋阳就王位时,吕后考虑到薄姬地位卑微不成气候,特意准许刘恒携母同行。
当年,戚夫人沾尽圣宠,一心要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与吕后争夺皇后的宝座,落败后,刘邦一死,不仅荣华富贵成为过眼烟云,最后儿子被吕后用鸩毒杀,自己被以及其残忍的手段制成“人彘”,死无全尸。而吕后为了大封诸吕,欲以将刘邦的儿子斩尽杀绝,薄姬性格宽厚,安心随幼子远离京都,得以避吕后之祸,保全了母子性命。吕后死后,吕族无论男女被捕杀殆尽,吕氏遭受了灭族之灾。荡平诸吕以后,刘恒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薄姬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后,统领后宫。
汉朝第二位被推向历史前台的女人相对薄姬来说,她的命运更加神奇而不可思议,她就是薄姬的儿媳妇,著名的窦太后窦漪房,《美人心计》中林心如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电视剧中的故事和历史相去甚远。
吕后执政的时候,窦漪房还是吕后身边的宫女,后来吕后选出一些宫女赏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也入选了。由于她的家乡离赵国比较近,于是她买通负责遣送宫女的宦官,希望把自己的名字编入送往赵国的名单里。谁知那个宦官后来忘记了,窦漪房临走之前才知道自己将要去代国,她哭着闹着不肯启程,最后被强迫着到了代国。
谁知到了代国,代王刘恒非常宠幸她,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日后的汉景帝。说来也巧,代王本来是有王后的,但后来生病死了,不仅如此,王后的几个儿子先后夭折。代王刘恒被立为皇帝后,由于窦漪房的儿子是长子,于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被立为皇后。汉文帝刘恒去世后,太子即位,就是汉景帝——汉武帝的父亲。由于窦太后比较专制,和后来的汉武帝便有了矛盾。窦太后堂兄的儿子窦婴在汉武帝时期做过宰相,因为过于骄横,被汉武帝诛杀了,窦氏家族也因为没落了。
再回头看看汉代的这段历史,看看这些先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女人。
吕后是中国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女皇,司马迁在为君王做传的本纪中专门为这个女人留下了宝贵的一章。吕后在刘邦的授意下杀戮功臣,办事干净利落。生前违背刘邦曾定下的“非刘姓不王”的白马盟誓,杀皇子,封诸吕,死后尸骨未寒,吕氏就被灭族。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嫔妃,刘邦多年来南征北战,戚夫人一直在刘邦身边伺候,生下刘如意后,刘邦对刘如意宠爱有加,多次想废掉吕后的儿子,立刘如意为太子。最后迫于舆论的压力,放弃了废立太子。刘邦死后,戚夫人被虐杀。
而薄姬和窦漪房原本在后宫之中没有任何竞争力,却因为诸多偶然事件走上历史前台。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她们在享受站在巅峰之后的快乐之后,很快又从历史舞台退出,成为了过去式。
写道这里,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吕后风光无限,死后却不能将政权交与吕姓继续传承,国家治理得再好,最后也是为刘姓人打理江山。而刘姓的大汉王朝最终也还是沦落到别人的手中。
所以,每次读到一个人或者一个朝代的尾声,我总是感觉很落寞。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不曾风光过。但是如此悲观地看待历史,又好像觉得自己亵渎了它。所以后来读历史,我渐渐习惯重看过程,轻视结果。每个人、每个朝代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总会有行将就木的时候,但是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总会在长河中沉淀下来,值得后人借鉴、传承、学习和弘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