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的眼泪

(2009-08-16 14:32:25)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分类: 散文

历史的眼泪    很早就买了一本《史记》,只是当时年纪尚幼,书又没有注解,所以只是略略看来几篇,就停住了,搁浅了很多年。再读史记就到了攻读硕士的时候,导师是学历史出生,加上我攻读的方向是新闻史论,所以在历史学习上花了些许功夫。记得导师说过,他读《史记》,每每读到最后太史公对历史人物的感悟时,总是充满了感动。司马迁不是用笔书写历史,是用自己的生命,或者说他把《史记》看得比他生命更加重要。在那个年代,被判处死刑,一般有三种结局,一是接受死刑,二是花钱疏通,三是遭受宫刑。司马迁家境贫寒,虽然常年在皇帝身边,毕竟只是中低收入,不可能拿出大笔的钱财去疏通。那个时候,司马迁的史记已经开始动笔了,为了这本没有完成的鸿篇巨著,为了这本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太史公书》,他无奈之下接受了宫刑。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也是当时的著名史官。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子承父业做了太史令。一方面,他阅读了宫廷图书馆中的大量藏书,另一方面,他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名迹、风土人情,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史实进行反复核对。搜集了大量史料,为《史记》的写作打下基础。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发生了著名的“李陵事件”,李陵带领5000士兵与几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最后被俘,投降匈奴。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司马迁直言顶撞,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判以死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司马迁遭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此时的司马迁已经55岁,也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距离大限仅仅一年的时间。

    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性的长官,司马迁叙事客观,评价公正,而且往往带有自己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在《史记》中,他批判最多的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他所处时代的汉武帝。中国古代修史,一般只写前朝历史,鲜有写到自己所处的朝代,以免犯大忌。但是司马迁既然已看透生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种勇敢也是意料之中的。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他的人生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从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沦为了社会最底层的人,受此大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开始从最底层地眼光看待历史,他对人生的领悟更加透彻深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更加全面公正。《史记》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用他的生命做到了,他开创了纪传体通史,影响了中国后世的史学。这些又何止一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涵盖。这样伟大的史学家,一生哪怕仅此一部著作就足以流传千古,恩泽后世。

    看《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在讲到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说了一番话:“司马迁保全生命的代价是付出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是一个惨痛得的代价,所以接受宫刑以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掉了,但是在史记中间激扬文字的那个太史公却获得了新生。”如今我们捧着的《史记》,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史书,那是一颗跳跃的心脏,这颗心脏搏动了2000多年,却依然那样有力鲜活。

    我一直觉得《史记》是中国历史的一颗眼泪,那样清澈明净,却是苦涩。这颗眼泪苦痛了周遭的太多人,却是让我们微笑着留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低吟浅唱
后一篇:灯火已黄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