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吟浅唱

(2009-08-15 09:42:18)
标签:

宋词

杂谈

分类: 散文

   低吟浅唱

    好像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么系统地读宋词,如今居然一发不可收拾,苦读了好多日。读一首诗就喜欢上一位文人,到现在居然前前后后爱上了不少那些时代的词篇。只是寥寥几句,低吟低唱,却胜于千字书文。徘徊在浪漫与现实之中,顿感换了人间。

    最早喜欢上词是缘于很多年前读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但是有一种心灵的触碰,感动于这一女子的深切柔美,后来才知这位姑溪居士是位先生,着实让我有点吃惊了,这样的细腻婉美,却是出于男人之心。而后大量读了宋词,才知道那时候的男性文人多有温情柔弱的一面。宋词让我开拓了一番新的想法,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

    直到如今,读到苏东坡的词,最爱的不是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是“西北望,射天狼”。仍旧是他对多情的感慨“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对生命的领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仍旧是他最柔情的一面。读苏东坡的传记,真切地感觉,这个超越千古的卓越男人,的确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应该受到敬佩和爱戴的。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出身名门,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病逝,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与王弗的情愫成全了苏轼的细致,也提携了宋词的地位。王弗之后,不得不提的是王朝云,如果那年苏轼没有去过风景如画、美如仙境的西湖,如果那天的歌舞没有朝云的参加,那么如今的苏轼究竟会失去多少清蕊的沉思和吟唱。朝云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聪颖灵慧。在众人之中,苏轼一眼看到了这位不凡的蛾眉,于是挥笔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这首诗写给朝云,也是写给那个动情时刻的自己。此后苏东坡对王朝云备极宠爱,收为侍女,于黄州纳为妾。苏轼被贬惠州时,朝云随同,病逝于惠州。她临终时诵《六如谒》: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朝云死后葬于惠州,在墓旁建有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楹联之中有典故:一日,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腹中都是文章。”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朝云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风流倜傥,超越时代的苏轼,带着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带着固执而来的多情,带着那些我们熟知的故事离开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他的思想随同他的那些浅唱却也存活了很多年,甚至发扬光大。

    苏轼的才华堪称举世罕见,但是他也有羡慕和比较的对象,那个人应该就是柳永。在宋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中有这样一件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喜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而后人也将苏轼和柳永分别称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只是风格截然相反。柳永出自名门,两个兄弟都是进士及第,但是他终身仕途不顺,郁不得志,科举考试,一向自负的柳永势在必得,谁知事与愿违,名落孙山,他在无奈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再试,本来成绩已经过关,但是宋仁宗早已耳闻《鹤冲天》,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不是不要浮名吗?那做官干什么,还是去做你擅长的填词吧!一笔取消,也毁掉了一个卓绝词人的仕途。此时的柳永应该是绝望了吧。不过世事很是难料,如果不是在仕途上的失意,或许今天我们读到了柳永的诗词也和苏轼的一样多了几分豪言壮语,但是却少了柳永自己的特色。既然注定不能在朝为官了,那好吧,我就做一个自在的人吧。他常年混迹于烟花柳巷,与歌女为伴,词温柔多情,在歌女中传唱,也流传于坊间。这样的人生虽是穷苦,却从不寂寞,有很多红颜知己。柳永去世时已身无分文,是青楼女子捐资将其埋葬,以后每年都会有她们祭拜的身影,这些长情的女人,也是那个社会上最卑微的人,在柳永的眼里却是高贵的,她们以德报德,以墓前的眼泪报答这位词人的知遇之恩。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柳永的才华或许只有在烟花柳巷,在这些不那么势利的群体面前才能得到起码的尊重。所以才华不负情怀,诗意托与值得托付的人。这些词在这些所谓的最底层的女人抚慰下,活了。

    所有这些低吟浅唱,浓缩在这些薄薄的纸张里,放开看看,却是跳动着生命的脉搏。是的,那些逝去千古的文人还活着,活在我们的浅斟低唱,活在我们的不思量自难忘里。而那些淡淡的书香落入我的枕边,成为的梦里最迷茫的笑靥,因为有了这些绕梁三日的陪伴,永远不会再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自己的KTV
后一篇:历史的眼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