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先生的辛苦

(2007-07-09 10:16:48)
分类: 散文
鲁迅先生的辛苦
    鲁迅先生在《希望》里面这样写:“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感觉鲁迅先生总是生活在充满血腥的黑暗社会中,他的周围充斥着火焰、仇恨、毒药,他永远地充当一个斗士辗转反抗辛苦着,终于在他55岁时永远倒下了。去世时的模样瘦骨嶙峋,让人痛心。
    在他的世界里有许多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杜鹃的啼血。青春在他看来只是“悲凉飘渺”的。他也一直和黑暗肉搏着。看看照片中他在北京西三条的寓所,安详而宁静,但他还是在窗明几净中担当着社会良心的重担。在《希望》最后他写道:“绝望为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他徘徊于绝望和希望之间,但心灵的天平应该更倾向希望一些吧!他在《药》中写道:“(夏瑜)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好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就是一丝隐约的希望。还有《故乡》里最著名的一段:“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也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是无所谓有无的,但是地上总会有人走路的,所以即便没有路也会让我们踏出路来的。
    他总是那么严谨、严格地对待生活。有时看他的文章真想让他笑笑,轻松一下。但是那是怎样一个黑暗统治的时代,让他无法片刻的舒坦。《野草》是一组关于生命主题的散文诗。在《题辞》中他这样写道:“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恨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于是并且无可腐朽。”他渴望连同罪恶一起烧尽,在静穆之下隐藏着激烈的地火,大爱者宁愿牺牲自己而成全未来。他相信黑暗是可以转化成光明的。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他说:“(《野草》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所以大哀怨之余他还是对将来的世界存在希望和留恋,相信这也是他一直顽强战斗的原因。在1934年10月9日鲁迅致萧军信中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时我碰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当时《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鲁迅经历了同一战阵伙伴的巨大变动,颇有孤军作战的意味,心中有无量的零落、死灭,杂入特定自然景致中,便构成了生命主题。
    我非常喜欢《影的告别》,写“影”通常代表寂寞、孤寂,只有影子相伴了。在没有月的夜晚无法“对影成三人”,影在光明和黑暗中徘徊,“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后光明又会使我消失。”他常常为难又很执着,内心的矛盾比笔下流露的激扬文字更甚。文章最后写:“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也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很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怀。他愿黑暗淹没他一人,在黑暗和虚无之外,可以听见许多绚烂的声响。
    《野草》中多次出现梦境,梦见自己身在地狱,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在恐怖的阴间充满了血腥的斗争。鲁迅被公认为中国骨头最硬的文人,敲起来铮铮地响。看不到他软弱的一面,我想他一定很辛苦,而且这种辛苦不光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别人。他去世时年纪并不很大,但是看到他安静的遗照,我突然很平静了,鲁迅先生真该好好休息了。
    去年是他逝世70周年,全国掀起了很多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半个多世纪了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温度。这是一种怎样的纪念!
    愿鲁迅先生安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