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墉 |
分类: 刘墉作品发表 |
刘墉
说个故事:
有位女士跟丈夫不高兴,对着前去安慰的朋友哭喊,说她嫁错人,一辈子都白活了。
朋友看到茶几下有本照相簿,拿起来翻翻,问「这是哪里?小孩还挺小。」
女士哭着说「是带孩子去日本的迪士尼,累死了!」
朋友又翻出一张问:「这张孩子就比较大了,你的腿怎么了?」
女士哭着说:「是一家去滑雪,摔伤了,刚打完石膏,疼死了!」
朋友再翻出一张艾菲尔铁塔的,问:「这是巴黎,孩子没去,只你们两口子?」
女士一把抢过去:「不看不看!那是去年,他假惺惺,说庆祝结婚三十周年。」说完又哭了:「巴黎一点都不好玩,我宁愿在家。」
这故事讽刺不讽刺?矛盾不矛盾?见到的全是他们值得回忆的时刻,只因为「当下」不高兴,就把过去几十年全否定了!
三十多年,容易吗?孩子养大了、成家了,两口子从租间小房,变成住高楼大厦,旅行由近程变远洋了。
三十多年,他们两口子有多少成绩?能够全盘否定吗?如果否定,一生还剩下多少?
人们常有个问题,就是从负面想的时候,把所有的美好都否定。好比旅行归来,只因为累,就把整个旅程否定。
◎善缘恶缘都是缘
再说个有意思的故事:
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天问个女学生,世上她最爱谁?学生说她爸爸妈妈和姐姐。
隔一阵我知道她新交了个男朋友,又问她同样的问题。
答案居然改了,她最爱的人成了男朋友。
才认识一个多月,就有那么大的改变。问题是,这正是夫妻情爱最可贵的地方!
夫妻在一起是人间最伟大的缘,也是最莫名其妙的缘: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相遇,冒出火花、订下终身,就成为世上最相爱的人,生下与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一切人伦和家庭都从这里开始。
◎没了性就少了趣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想,佛家说「缘起缘灭」,当那缘消失了,两个人除了中间有孩子牵着,又可能变成陌生人。许多老夫妻,年轻时好好地,苦也过来了、乐也过来了,到老来却水火不容。
这当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不再需要了。
年轻的时候可以「床头吵、床尾合」,那「床尾合」成为很重要的黏着剂。但是年老了,彼此不再需要,或有一方不再需要,就出了问题。
尤其家庭背景很不同的夫妻,年轻的时候,比较差的一边会尽量学习极力讨好,跟上另一半。老了,没了性,也少了趣,不再掩饰、不再进步,自然愈走愈远。
年轻时两口子没话说,还有「事」做。这时候,没「事」做,想聊天,却没得聊,再加上退休在家,就更可能「大眼对小眼」了。
所以很多夫妻到老,人虽然在一起,心却愈走愈远。老男人会觉得跟朋友聚会「谈当年勇」更有意思,老女人也觉得跟一群老姐妹说八卦更有趣味。
还有个状况,是人老了愈发怀旧。新事记不住,往事更清晰。所以老来,太太可能跟娘家愈亲了,丈夫可能跟夫家更近了,这本是好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老了,又爱管闲事,关系会变得更复杂。
◎看着看着就没了
如果你问我这种情况下,该怎么走下去?
我要说:往后看也往前看。
往后看,如同这篇文章开头说的,看看孩子、看看家,看看家里的每样东西,想想「这是什么时候谁去买的?」「那是什么时候两个人合力搬回的?」
纪念品!纪念品!不见得旅游带回来的才是「纪念品」,家里每件东西都可以记念、可以回忆。更无价的纪念品是孩子,没有亲爱怎来孩子?就算两口子都走了,孩子还在!
回忆让彼此肯定过去的岁月。往前看,是想想彼此还有多少年?如果平均寿命是七十五岁,现在会不会只剩个位数?
才剩这么几年,还有什么好计较?
「昔日戏言身后事,如今都到眼前来。」
眼前来的转眼也会过去,总有一人会孤独地留在世上。
想想如果自己先走,会是谁送终,把他或她一个人留下来,情何以堪?
想想如果他先走了,已经睡了几十年的床,半夜醒来伸手过去,空了,再也追不回了,会是什么滋味?
往后看,已经过去许久,往前看,已经来日无多,只有把握当下最实在!
☞刊自刘墉新作《年轻不老,老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