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墉
刘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574
  • 关注人气:62,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迈向健康的医病关系(《我不是教你诈⑤》座谈会纪录)

(2008-01-10 09:58:35)
标签:

文化

分类: 活动记事
 

由时报出版所主办的刘墉新书座谈会「迈向健康的医病关系」,于上周六在台大第二活动中心登场,现场邀请作家刘墉、阳明大学副校长宋晏仁以及台大医学院社会医学科副教授蔡甫昌共聚一堂,并现场邀来中国时报医药记者张翠芬主持,分别以医者及病者的角度,以新书内容里的故事做为引言,共同探讨当今台湾的医病关系以及医病伦理。

 

「我答应他,要写出来,使别人不再上当」
文坛大师刘墉的最新力作「我不是教你诈5-医疗真实面」甫一发行就引起广泛讨论,延续「我不是教你诈」系列的人性写实风格,首次触及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医病关系为主题,这样的一本呕心沥血之作,来自于刘墉对病榻前好友的一句承诺,也让三十五年来出版过无数脍炙人口作品的文坛大师,在首次参与新书发表会的现场,娓娓道来这段这段出书动机,

 

「直到大前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对我说他怎么被医生延误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国最先进的医疗,他在台湾的医生却说得靠特殊关系,才排得上,然后要他一次一次的进贡。」
「他对我述说时,已经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声音好像由小盒子里传出来,颤抖而带有回音。我听的很吃力,但我答应他,要写出来,使别人不再上当。」

 

这一段哀痛的亲身经历,让自认对医药题材是外行的刘墉改变了想法,他藏身在社会角落,四处访查求证,每一篇故事都出自医界人士的口中,每一则案例都经过详实的考察,每一行字句都经过再三的斟酌与求证,耗时五年与无数的心血,刘墉并不是为了要批判哪些特定的对象,只是为了要深入探讨医、疗、药、检的真面目,藉由文字的力量,揭开不肖商人的悲劣、医疗体系的疏失、贪官污吏的包庇,唤醒民众应有的警觉。

 

于是,刘墉出版了这样一本探讨医病关系的书,
也进而在时报出版的支持下,邀请了阳明大学副校长宋晏仁以及台大医学院社会医学科副教授蔡甫昌两位医界代表的参与,以医病关系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健康议题对谈。

 

「每个人都该更关注自己的健康」
「每个人都应该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时报出版总经理莫昭平在座谈会开始,即以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出时报出版对于本书的出版初衷,并开宗明义的说明本次座谈会的主轴。

 

以自身经历为例,虽然身为每天接触无数最新信息的新闻从业人员,但莫昭平也曾像书中的案例一样,在身体不适时听信朋友的推荐而服用所谓的健康食品养身而非循求专业的医师诊断,造成她的胆固醇偏高。莫昭平笑着对全场听众自我调侃着:「亏我还是个媒体人呢,一样会犯下大家常犯下的健康错误」,直到看了书中故事而惊觉错误的莫昭平,更加明白大众对于医疗系统的认知是如此缺乏,也更加坚定了出版该书的决心。

 

如此敏感的议题的作品自出版以来,已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讨论关于医疗系统话题的热潮,书中的真实故事引起了病人的回响,也招来了一些医生的呛声,也相对地有不少医生鼓掌叫好,并提供他们的经验与感触。

「以爱与关怀的态度,为医病关系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平衡,这才是本书出版的目的。」莫昭平以从容的态对响应着大众的热烈反应,在书中真实的故事背后,是作者严谨的查证与深入浅出的论述。甚至为求确定,刘墉没找他熟识的医生朋友推展,坚持由时报出版社请与他完全不认识的台大医师蔡甫昌审定,确定无误之后,再由阳明大学副校长宋晏仁、台湾医改会董事长张苙云、北医大医学院院长曾启瑞和前台北市副市长叶金川等医界人士审阅推荐。

 

「良好的沟通是医病关系的第一步」
阳明大学副校长宋晏仁首先说道,在刘墉这本描述医疗真实面的著作中,提及许多在医界传闻已久的案例,让身为医师的他读来实在是感慨万千,也令他不禁想起一些自己的行医的经验,

 

「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实习医师时,有一天跟着主治医师在查房,查完当天最后一位病人时,我被家属叫住去询问病情,我把课本上读到有关该病人的病因及病历上的有关状况,设法用当时我认为的一般民众可以理解的言语,结结巴巴的解说了一番,没想到家属却对我迭迭鞠躬称谢,说是从还没有医师向他们这么清楚的解释过病情。」

 

从那时候起,宋晏仁便留意到每位医师所经过的多年专业训练过程,无形中塑造了一个如同大众玩笑话所说的白色巨塔,而医师口中训练有素的专业名词、甚至是病名或药品的英文用语,对于求诊病人而言,确实如同巨塔语言般艰涩难懂,自然也成为了医师与病人之间的隔阂、疏远了本该是合作关系的医师与病人的互动,无论对于病情的了解及解说自然都是不好的影响,宋晏仁觉得刘墉能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医病关系说得那么生动,所以这本书对民众而言,或许能成为一本「趋吉避凶」的求医宝典。

 

「看病很重要,看心更重要」

 

近年来在阳明大学医学院参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宋晏仁,十分注重医师与病人沟通时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强调新一代医师的培育应学习用病人的角度看事情,从病人踏进诊间的那一刻即开始观察,注意病人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情,再聆听病人诉说病痛的情况,以如此详细的诊断过程为病人找出病因,并以亲切愉悦、自信而正确的诊治病患,提供病人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

 

除此之外,宋晏仁也对医病关系提出全新的诠释,在要求医师要有医德关念的同时,宋晏仁强调病人的伦理也是应该被重视的,不妄加揣测病因,对医师充份的信任、安心求治,如此合作无间的伙伴关系,实为医师与病人所该共同合作及努力的医病伦理。

 

「医疗环境正在经历一场巨变」
谈及如何与医师沟通的议题,台大医院社会医学科副教授蔡甫昌表示,近年来医疗环境改变很大,制度的更改、舆论的评断以及社会的期待,都让医师们肩膀上的责任更加沉重,但权限却是相反的在缩减,身兼医学院教授与临床医师双重身份的蔡甫昌,语重心长的以他自身所经历的环境变迁来说明,

 

「我的父亲是传统的老医师,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在诊间外玩耍,不时的会听到父亲与病人的对话内容,有时候病人还会跟父亲杀价说算便宜点吧,父亲也就会很豪爽的直接把药包一包就送给病人吃。」
「那个年代医疗还不发达,很多病人远从山里坐了一个上午的车来看病,看完病时大概就是中午了,再搭一个下午的车回家,到家时天都黑了,母亲担心年纪大的病人挨不起饿,还会在诊所里自备些小点心,给病人看完病后带着在路上吃,先垫垫肚子怕他们饿着。」

 

以前便是那样单纯的一个年代,病人前来看病、由医师诊断后开药,病人再付取费用,病人与医师间的互动是相当直接而简单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蔡甫昌逐一分析和说明,近年来的医药生态改变,健保制度的推出后光是台北市就一口气关闭了近二十家医院,在财团法人所经营的庞大机制里,医师的自主性逐渐被剥削,如何为病人规划出合理的费用、又如何在高涨的民主意识中保护自身的安危,在在都成为执业医师的潜藏压力,同时也复杂了医师与病人间的互动关系,

 

「医师不是神,医师也是人。」在场的两位医师代表宋晏仁及蔡甫昌都一再的提出声明,提醒大众对于医师的期待要合理,而且医生要有医德,病人也要有病德,不能不合理地看病、浮滥地取药。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SARS疫情爆发的恐慌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于医疗人员的责难舆论,曾任台北市卫生局长的宋晏仁表示不可否认的,由此事件可看出某些医界人员的自私自利
,甚至有医院的医生把办公室的门关上,躲在里面唯恐被传染。然而也有更多的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的坚守着岗位,为更多大众的健康安危而坚持着。医师也是人,面对着大众所赋予的期待;面对着根本的人性道德考验时,医师所要肩负的是更崇高更沉重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宋晏仁并提到他有一位身为医生的同学,有一天背痛急诊,大概因为陈述不够好,自己也疏忽了,打了一针止痛针就回家,没多久突然倒地,送医不治。说到这儿,宋晏仁为之哽咽,现场听众中也有其它医生表示,与那位死去的医师是熟识,十分感慨。宋晏仁则由此对刘墉新书中教导病人就医时陈述病情和要点表示赞美。

 

面对现今的医疗环境,每位医师须要投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医疗工作中,不仅要承担起病人的健康责任,同时也得紧慎的拿捏病医关系的尺度,以免稍有不慎即可能吃上官司,这样的医疗质量是须要病人与医师一同沟通及维护的,当病人对于医师的医疗期待过高时,便容易产生落差与纠纷。

 

蔡甫昌并说明,医师所提供的诊断结果主要还是来自于病人的反应及感受,病人在求诊时,须尽量的说明自己的病状,但是切记要避免自行提出假设,并交由医师观察后诊断,或是适时的补充说明如陈年宿疾的问题即可。尽管环境及制度在改变,但唯有依照标准的医疗程序进行诊治,才是良好的医病关系中不会改变的重要基础。

 

「负面批评的背后是正面的肯定与建议」
「这是一本为社会说话的书。」文坛大师刘墉在座谈会现场,向全场听众分享新作「我不是教你诈5-医疗真实面」中的真实故事,不同于以往的为自己说话的文学作品或对年轻孩子说话的励志书,内容以辛辣的笔触道尽医疗的黑幕,并以多元的角度批判美国与台海两案的医疗问题,希望能藉此教导读者大众在求医时如何掌握医病优势,学习自救与自保。

 

然而在敏锐犀利的文字背后、针砭医疗众生面相之余,就如同刘墉本人的温文谦逊气度般,「迈向健康的医病关系」的议题蕴藏着更深层的含意,也是刘墉作品中的真谛,那就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谅解问题,

 

「当我批评医院红包文化的时候,同时也可会提出这可能由于制度的不公平。当我怨医生巧立名目增加病人不必要的回诊时,会说这可能也因为健保给付的问题。当我说高龄医生的手可能不稳,不宜动精微手术时,也强调老经验是不可取代的。」刘墉解释着他对于医疗话题的写作理念,他表示,在这个M型化社会
,为了照顾弱势族群,不妨学习北欧瑞典英国,由M型富裕一端的人多缴一点税,使健保能变得更好。否则,健保垮了,全民遭殃。从另一角度,刘墉则呼吁医师与药师能本着医德,取其所当取,不要犯了书中提到的那些黑心医师的错误。

 

当医病问题已成为当前各国所重视的重要议题,在庞大的机制下与复杂的医病关系间,如何修改医疗教材、加强医病伦理以及规划健康促进的制度等话题讨论的沸沸扬扬之际,大众朋友也该反过头来检视自身的省思,

 

毕竟人类的疾病有60%来自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保健的责任并不该全权交由医师负责与掌控,而是人人有责,人人都该为自身的健康负起责任,「最好的方法,还是大家注意自身的健康。」文坛大师刘墉,在辛辣的笔触背后,仍旧保持着达观的态度,为医疗真实面的沉重议题写上了最健康的批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