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红楼:贾宝玉和曹雪芹有怎样的联系, 宝玉是出家了吗?

标签:
杂谈/原创红楼梦贾宝玉曹雪芹 |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大哥叫贾珠,一开始就死了,其妻李纨)。因衔玉而生,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母的最爱。贾府通称宝二爷(宝玉的“二爷”与贾琏的“二爷”是不同的。贾琏称“二爷”是因宁府贾珍是“大爷”,是从堂兄弟中排的。宝玉则不同,他是以亲兄弟排的,贾珠是“大爷”,这一点从称李纨“大奶奶”就可看出,于是宝玉被称为“二爷”,贾环就被称为“三爷”了)。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书中判词其一为: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二为: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历来大家都把贾宝玉看做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斗士,他恃才傲物,不拘一格,聪明叛逆,挑战男尊女卑的旧传统,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并自号绛洞花主。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些,但今天我却要谈谈我心中的贾宝玉,重点聊聊他与曹雪芹的关系,以及最终是不是出家的结局。
在书中第五回,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是这样评价贾宝玉的: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其实,曹雪芹在第五回这样的总纲性质的回目里,已经把各色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都作了隐喻和揭示。贾宝玉也是一样,不但批为第一意淫之人,且告诉你结果是“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已十分明确到位!
何谓“意淫”?读者不要一看到个“淫”字就非得往男欢女爱上扯。我觉得小说家豆豆的两首词恰可以作注解,一为: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二为: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http://s11/mw690/001nlalxgy70FFZXxYC4a&690宝玉是出家了吗?" TITLE="解谜红楼:贾宝玉和曹雪芹有怎样的联系, 宝玉是出家了吗?" />
不可否认的是,《红楼梦》这样一本书是带有家族史和自传性的,书中的贾宝玉和甄宝玉一实一虚张弛有度,实际都是以曹雪芹本人及其家事为原型和素材来创作的。这与黛,钗实际亦为一体也是相得益彰的。但黛钗的虚构成分多,而贾宝玉和史湘云的真实性则多了去了。关于史湘云和脂砚斋究竟真身是谁,以后章节会详说,这里重点讲曹雪芹。
不可否认的是,《红楼梦》这样一本书是带有家族史和自传性的,书中的贾宝玉和甄宝玉一实一虚张弛有度,实际都是以曹雪芹本人及其家事为原型和素材来创作的。这与黛,钗实际亦为一体也是相得益彰的。但黛钗的虚构成分多,而贾宝玉和史湘云的真实性则多了去了。关于史湘云和脂砚斋究竟真身是谁,以后章节会详说,这里重点讲曹雪芹。
如果你不甚了解曹雪芹的身世和经历,那么对于读红楼来说肯定是比较费劲的。尤其是对于理解和分析贾宝玉这样一个人物来说更会迷雾重重。简单普及一下吧,曹雪芹,名霑。满族。祖上乃汉代功臣曹参之后。到了其曾祖父曹玺这一代沦为满族包衣(就是奴才),本来是多尔衮王府里的高级奴才,因为曾协助顺治入关有一定功劳,后官至尚书。曾祖母孙氏为康熙保母(不是干活的保姆,是管理时为太子的康熙生活的)。祖父曹寅成为太子玄烨伴读,后升任御前侍卫。康熙亲政后,委派曹寅担任江宁织造兼两淮盐政(后期与苏州织造李煦轮流任职)。后期康熙六下江南,曹家接驾四次。在康熙朝曹,李两家显赫非常,权势熏天。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多尔衮死后被定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家奴。康熙二十九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达五十余年。时任苏州织造的李煦之妹(李氏),也就是曹雪芹的祖母嫁给了曹寅为妻。曹寅与李氏有两个女儿,康熙四十五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苏为妃;康熙四十八年(1709),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曹家还有一女嫁太子胤礽为太子妃;李家也有一女嫁太子胤礽为侧福晋。另外,苏州织造李煦还有一女嫁雍亲王胤稹为侧福晋,因而到雍正当皇帝时,苏州李家便成为真正的皇亲国戚。康熙五十四年(1715),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之子曹顒在北京病逝。康熙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家,续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1715年5月28日)
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不过,雍正继位后秒变“抄家皇帝”,第一个便是拿苏州李家开刀。所以李煦先被抄家,其孙女李湘云在抄家前被寄养在了曹家。可以说,曹雪芹少年时代在南京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并且与李湘云青梅竹马,但后来离散。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也因亏空获罪被抄家,十三岁的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乾隆元年,曹雪芹二十二岁,父亲曹頫已去世,谕旨宽免曹家亏空,之后曹雪芹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乾隆九年(1744年),曹雪芹三十岁,开始写《红楼梦》初稿《风月宝鉴》。乾隆十二年,移居北京西郊,继续创作。乾隆二十四年,曹雪芹四十五岁,南游江宁。为何去南京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离散族人或是参寻往日荣华旧迹。此时书已完成大半,脂砚斋也将其批评版的《石头记》传抄面世。乾隆二十七年(1762),曹雪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悲伤过度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
http://s14/mw690/001nlalxgy70FFVBNmZdd&690宝玉是出家了吗?" TITLE="解谜红楼:贾宝玉和曹雪芹有怎样的联系, 宝玉是出家了吗?" />
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曹雪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烈火烹油之盛,一下子坠落至枯落衰败之境,使他深切的体验着人生的悲凉和世道的无情,也看清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变革意识,全部融汇到了《红楼梦》里。 既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情感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写出了矛盾的人心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曹雪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烈火烹油之盛,一下子坠落至枯落衰败之境,使他深切的体验着人生的悲凉和世道的无情,也看清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变革意识,全部融汇到了《红楼梦》里。 既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情感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写出了矛盾的人心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http://s11/mw690/001nlalxgy70FFYy6Aaaa&690宝玉是出家了吗?" TITLE="解谜红楼:贾宝玉和曹雪芹有怎样的联系, 宝玉是出家了吗?" />
大致了解完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看懂红楼了,只要你留心过书中的很多人物,脉络,场景和细节,仔细对照即可发现,很多事都是实写的,正如鲁迅评价所言: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可以确认的就是,书中的四大家族是以曹,李两家及杭州织造孙家为蓝本的,所谓荣府贾家是“假”,江南甄家却是“真”。曹寅之妻李煦之妹即是贾母的原型,贾赦是以曹颙为原型,贾政是以曹頫为原型。秦可卿和贾元春则分别是以曹家的一个太子妃,一个王妃为蓝本的(这两个人无论在书中还是史实中都是很厉害的,皆为影响曹家浮沉和贾府荣枯的皇族人物)。探春的命运则参照曹寅次女。邢夫人对应曹颙之妻,王夫人和薛姨妈则是以李家的两个女儿为蓝本的。李纨则对应曹頫之妻,王熙凤则是曹家当年的一位女性管家。只是曹雪芹在时间,空间,以及辈分上对这些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也有揉和后的再创造。虽不能完全等同,但是皆有其出处。比如李纨为何身为荣府长孙大奶奶却无管家实权?邢夫人身为长子媳妇为何也没有发言权?为何贾母那么讨厌贾政?而合二为一的黛钗其实是以李湘云为原型来分写的,而李湘云则在书中幻化为史大姑娘,而且好像只是个经常来串门的人物,最后也不了了之。那是因为她太真实了曹雪芹反而难写,而且后期一直在其身边辅助完成《红楼梦》的脂砚斋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推断很有可能就是史湘云。但是究竟他们之间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重逢,这就要发挥想象了。以后也会在史湘云那一节细说。说回贾宝玉,现在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贾母为何如此疼爱嫡孙贾宝玉,而贾宝玉和贾政关系那么冷淡僵持了吧。还有就是,贾宝玉的纨绔习气从哪来的?他又为什么那么爱诗词,因为乃祖父曹寅就是一个酷爱诗书的人啊!全唐诗就是曹寅刊印的。所以在书中第五回,贾府荣国公托梦给警幻时就说: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但是曹雪芹自己却在书中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
大致了解完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看懂红楼了,只要你留心过书中的很多人物,脉络,场景和细节,仔细对照即可发现,很多事都是实写的,正如鲁迅评价所言: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可以确认的就是,书中的四大家族是以曹,李两家及杭州织造孙家为蓝本的,所谓荣府贾家是“假”,江南甄家却是“真”。曹寅之妻李煦之妹即是贾母的原型,贾赦是以曹颙为原型,贾政是以曹頫为原型。秦可卿和贾元春则分别是以曹家的一个太子妃,一个王妃为蓝本的(这两个人无论在书中还是史实中都是很厉害的,皆为影响曹家浮沉和贾府荣枯的皇族人物)。探春的命运则参照曹寅次女。邢夫人对应曹颙之妻,王夫人和薛姨妈则是以李家的两个女儿为蓝本的。李纨则对应曹頫之妻,王熙凤则是曹家当年的一位女性管家。只是曹雪芹在时间,空间,以及辈分上对这些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也有揉和后的再创造。虽不能完全等同,但是皆有其出处。比如李纨为何身为荣府长孙大奶奶却无管家实权?邢夫人身为长子媳妇为何也没有发言权?为何贾母那么讨厌贾政?而合二为一的黛钗其实是以李湘云为原型来分写的,而李湘云则在书中幻化为史大姑娘,而且好像只是个经常来串门的人物,最后也不了了之。那是因为她太真实了曹雪芹反而难写,而且后期一直在其身边辅助完成《红楼梦》的脂砚斋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推断很有可能就是史湘云。但是究竟他们之间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重逢,这就要发挥想象了。以后也会在史湘云那一节细说。说回贾宝玉,现在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贾母为何如此疼爱嫡孙贾宝玉,而贾宝玉和贾政关系那么冷淡僵持了吧。还有就是,贾宝玉的纨绔习气从哪来的?他又为什么那么爱诗词,因为乃祖父曹寅就是一个酷爱诗书的人啊!全唐诗就是曹寅刊印的。所以在书中第五回,贾府荣国公托梦给警幻时就说: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但是曹雪芹自己却在书中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
所以可以这么说,贾宝玉是一个正邪两赋的人物,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又是软弱无能的代表。他的所有抗争和不羁首先是基于贾母的疼爱和纵容,其次是因为他锦衣玉食的成长环境和长期与女性耳鬓厮磨造就出来的“女人气”,他像是所有妹纸的“男闺蜜”一样,但是,讨厌长得难看的女子,讨厌嫁了人的女子,讨厌上了年纪的女子。并且,对于有可能伤害到他的同样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他也是不会喜欢的,金钏投井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他的骨子里透露出地主阶级的本性,脚踹袭人也是例子。再者,他并没有真正的身体力行的去拯救女子的命运,晴雯惨死也是例证。所以,到最后,它实际上都是无奈的甚至是无声的抗争,以至于面对林黛玉这样的挚爱他也只能随她而去,而娶薛宝钗则透露出他的软弱和无助。在现实中的曹雪芹也就是这样的,纵情山水,放荡不羁,高谈阔论,据说他曾捧戏子逛青楼,但是面对官场时确是铮铮铁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在小说里,他把贾宝玉实际塑造成了一个“情毒”的形象。所谓“情不情”到底“总关情”。那么到最后也必然是如同现实里曹雪芹一样,非但一事无成,而且会结局悲惨,但终归开悟人生(不一定是形式上的出家),深刻明了了人生的真谛,只是那时可能什么都晚了,也什么也做不了了。
脂砚斋在书中第二十一回就评贾宝玉有“情极之毒”: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我想,曹雪芹也确是会在后来写到贾宝玉功成名就甚至有出家的想法,但是出家的不是他。但是他却会因佛缘而得救。但是更惨的会在最后面,只是高鹗曲解了曹的意图,搞得很三俗。那么到底贾宝玉在抛弃了薛宝钗之后按照合理的推断,和故事的发展脉络应是怎样的结局呢?欢迎关注下一节——解谜红楼之史湘云。
张锋 2016年3月22日写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