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说兔
(2022-12-08 10:41:22)
标签:
文化杂谈 |
兔年说兔
送虎岁雄风震五岳国泰民安城乡景;
迎兔年瑞气盈九州政通人和祖国春。
壬寅将去,癸卯将来。卯年为兔年,兔可爱、温顺又充满智慧,千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兔年到来,人们满怀喜悦,免不了兔年说兔。
兔,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据考证发现,早在60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兔子的足迹,约300万年前,兔子就进化成了当今的形态,公元前1100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养兔子、食用兔肉,并且将兔毛、兔皮作为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说兔子是人类最早最亲密的朋友。
兔子体格健壮,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以青草野菜为食,到处可以生存;它擅长奔跑、跳跃,能有效躲避外敌的攻击。兔子生长快、成熟早,有很强的繁育能力。奇特的是母兔有两个子宫,出生三四个月就可以繁殖,且全年发情,一个多月就可以生产一窝,每窝生6—10只,每年可以有效生育4—6胎。兔子的平均寿命较长,最长可以达到12年左右,因此,一只母兔一生可以繁育二三百只仔兔,被誉为哺乳动物里的“生育机器”,子孙绵延,生生不息,成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在长期的繁育和进化过程中,兔子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品种。从功能上分,有长毛兔、短毛兔、肉用兔和宠物兔四大类;从体型上分,有巨型兔、中型兔、侏儒兔之分。身长一般在10-50厘米,巨型兔可达80厘米;从地域上分,有中国兔、安哥拉兔、荷兰兔、比利时兔、法国垂耳兔、德国獭兔等之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各类兔子品种约50个。我国是拥有兔子品种较多的国家之一,有草兔、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兔、灰尾兔、云南兔、塔里木兔、海南兔、雪兔等,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草兔,亦称蒙古兔。
兔子是非常招人喜爱的动物。形象乖巧,性格温顺,动作机敏,还有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大眼睛、三瓣子嘴,有白、灰、棕、黑等多种色彩,还有那月宫捣的神话,所以十分招人喜爱,尤其是受到女性与儿童的欢心。兔子的耳朵不仅长,而且还有特殊的功能:它像一个小雷达,当来到新的环境或接触到新的物体时,双耳就会警惕地竖起,并朝不同的方向灵活转动,捕捉细微的声音。反之,在安全的环境中,耳朵就会耷拉下来。兔子前肢较短,后腿较长,四肢强劲,特别适合于跳跃奔跑。奔跑速度最快的雪兔,时速可达70公里,比马跑的还快,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淮南子》说“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三国时,英雄吕布之坐骑即名赤兔,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足见其于古人心目中之地位。《孙子兵法》中,要求军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兔子是善良吉祥的动物。兔子是良善的动物,从来不对人类构成任何威胁。在与人类长数千年的亲密接触中,早已容入了人们的生活。兔子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被老百姓们视为祥瑞之物。兔是中国古代十二生肖之一,且排列第四,仅位于老虎之后。在十二地支中,“卯”与兔对应,称为“卯兔”。《说文解字》说:“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卯在时间上为早晨5-7时,代表黎明,表示春意,充满着无限生机。兔是祥瑞文化的使者,是我国古代的吉祥物之一,代表机敏、幸运、吉祥、圆满、长寿等多种含义。《瑞应图》云:“赤兔大瑞,白兔中瑞,王者盛德则至。”因古代的野生兔子多为灰褐色,白兔、赤兔极为稀少,一旦发现,便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都要载歌载舞献给国王,以示君主贤明、海内大治。兔子也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古人云“兔子吃掉窝边草,天下苍生命难保”,兔子尝遍天下草,它能解世上百毒,在民间,兔子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祛病驱邪、祈佑平安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兔子还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动物。它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弱小,为
了躲避灾祸,保证安全和种族的延续,营造了多个藏身之地,是谓“狡兔三窟”,表现了强列的危机意识。“兔子不吃窝边草”是兔子的又一个生存智慧。虽然是个典型的食草动物,但它们深知,窝边草是安全的屏障,一旦吃了,外敌来临时一览无遗,吃了窝边草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即使再饿它们也绝不吃窝边的草,可见,兔子有着与生俱来的警戒和忧患意识!
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据考证,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兔”字,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吉祥的汉字。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虽不多,但由“兔”引伸的成语、歇后语却不少,成语如“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死狗烹”“兔死狐悲”“见兔顾犬”“狼奔兔脱”“兔走鹘落”“龟毛兔角”“惊猿脱兔”等,有45个之多;歇后语如“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兔子的腿——跑得快”“兔子的耳朵——听得远”“兔儿吹笛子——嘴不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兔子看人——红眼了”“兔子拉犁——心有余而力不足”等;俗语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急了要咬人”“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等,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诗海中也不乏咏兔佳句,如隋炀帝《望江南》“清露冷侵银兔影,
西风吹落桂花枝”、李白《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杜甫《八月十五月夜》“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亳”、李峤《兔》“汉
月登秋色,梁园映雪辉”、王建《宫词》“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
毛趁草眠”等。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兔也占有一席之地。如《嫦娥奔月》《玉兔
捣药》。《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吞药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玉兔陪伴嫦娥,在桂树下抱杵捣药,降福人间。《兔儿爷》的传说也广为流传。相传,古时京城传染瘟疫,几乎家家都有人得病,还治不好。嫦娥心中十分焦急,就派玉兔下凡,拯救百姓。她走遍了京城,治好了无数的人,于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回到了月宫。为了感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安康,每逢这一天,人们便用瓜果菜豆供奉她,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由于玉兔日日在月宫抱杵捣药,造福人间,因此,玉兔又被作为月亮的代称,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冰兔半开魄,铜壶微滴长”等诗句,成为圆满的象征。
在我国民间,人们还以剪纸、刺绣、彩绘、泥塑等艺术形式,展现兔子的形象。“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不知唤起多少人对儿时美好的回忆。
兔子浑身是宝,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大也。兔肉是老少咸宜的营养保健食品。据研究,在所有的畜禽肉品中,兔肉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最低,故有“荤中之素”的称誉,秋冬季节,兔肥肉美,味道更佳。兔毛与兔绒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兔皮经制革加工后,便可成质地柔的衣、帽、手套等,为人类保暖御寒,物美价廉,柔软
舒适。兔毫是制造毛笔的上等原料,先秦至汉,笔毫皆为兔毫,产于
安徽宣城之“中山兔毫笔”,名噪一时,汉代时诸郡纷纷献上等兔毫以供宫廷之用。至今兔毫仍为笔毫的主流材料,与羊毫(白毫)按比例搭配制成各种硬度之毛笔,为丹青雅士之挚友;兔粪制成的有机肥,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
小小的兔子,吃的是草,住的是土窟,然而,它们凭借着物种的本能和智慧,千万年来生生不息。在与人类的相处中,它们全身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步入兔年,愿月宫中的玉兔,抱杵捣出防治新冠疫病的神药,让人们早日摆脱疫病的痛苦!愿天下众生幸借此兆,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多子多福,在前进的征程中,不断飞越跨跃,奔向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