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要素的十大变化
交易的发生无论如何错综复杂,但可概括之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费用五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增减,不外乎十大变化,细述之,即:
1、资产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
2、负债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业主权益的增加,或业主权益的减少;
4、收入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
5、费用的增加,或费用的减少。
(二)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借贷规律
1、入账的起点:在现实世界中,增与减(Increase &
decrease)是相反相成的,借与贷也是相反相成的。因此,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入账的借贷规律,举一反三,只须牢记其中之一,即可概括其余。
例如,从资产说起,现金的增加,不论是按会计等式或会计基本方程式,还是按原始的“左收右付”,或“左借右贷”的“借入”“贷出”的观念,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应该记入账户的借方。现金是资产之一,所以其他任何资产的增加,都要记入账户的借方。
2、借贷的规律:基于这一观点,其他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借、贷,可类推如下:
(1)、资产的增加既然是“借”,其减少当然是“贷”。
(2)、资产与负债的性质是相反的,资产的增加既然是“借”,则负债的增加必然为“贷”;因而其减少自然为“借”了。
(3)、业主权益与负债同为一企业的资金来源,故其性质是相同的;所以其增加应为“贷”,减少则为“借”。
(4)、收入使业主权益增加,所以,收入的增加同于业主权益的增加,应为“贷”;故收入的减少,自然是“借”了。
(5)、而费用与收入的性质相反,既然收入的增加为“贷”,所以费用的发生(增加)应为“借”;而其减少,必然是“贷”。
(三)五大会计要素相互结合的借贷法则
1、相互结合的借贷法则:这样,五大类会计要素相互结合的借贷法则,可以图示如下:

2、借贷法则运用的极限:从图示可知:借方任何科目的增减,均可与贷方任何科目的增减相互结合;反之,任一贷方科目的增减,亦可与任一借方科目的增减相结合。从会计要素之分为五大类,则只有(5×5)25种基本的增减变化,此为借贷法则运用的极限。读者只需明了、理解其基本原理即可,而毋需对每一变化死记硬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