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浅草庙会,看和服美女

标签:
浅草寺日本庙会美食小吃和服美女东京大空袭 |
分类: 游记亚洲 |

浅草寺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浅草二丁目,是东京市内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

眼前的这条街叫仲见世通,它直通浅草寺的山门,从江户时代开始这里就是繁华的商业街。

这日本庙会的人气也不输中国吧?其实这里面我估计起码有20-30%是中国游客,时不时的耳边就会飘来汉语。

这条街的中央是两排小隔断的摊位,外侧街道两边是各类店铺,这的经营项目很广也是东京的娱乐中心之一。

中央摊位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游客,商品以手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还有很多特色的日本小吃。

日本人很善于把普通的东西精加工,这扇子和筷子在中国是很普通的东西,经过他们的加工就变成了艺术品。

这种木屐我小时候也穿过,一看见它们就不由的想起了《聪明的一休》。

像这种地方肯定是少不了卖和服的商店,这些和服的价格不算太离谱,估计应该是简装版的。

面具、伞、灯笼。。。这些东西好像都来自我们中土,但我们的十把伞也卖不出他们一把的附加值来。

这是一家糖果店,糖我不太喜欢也没有尝不知味道如何,但这些包装确实做的精致可爱。

这是当地的特色小零食,我同样不太感兴趣也没有买,看这日文应该是随便拿三样1000日元。

这些是串烧和点心看起来都挺有食欲的,但这店排队的人很多我赶时间也没买(吃货们肯定觉得我这不是旅游)。

人形烧是浅草的三大名物之一很多店都卖。这东西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和砂糖,有红豆馅的也有无豆馅的,个人感觉它有点像我们的月饼。很多小吃店的美女售货员笑的很甜,尤其是不管买不买都给你行十几次礼。

传统的日本家庭逛庙会的时候都是穿和服的,很欣赏日本人这种西化很彻底又同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

日本女人穿时装的时候因为天然的身高和体型原因看起来不是很出众,但她们一旦换上和服就立马抬升了档次。

博客的第一张图是雷门,也就是总大门,因门内两侧供奉风神和雷神而称风雷之门,简称雷门。原先的雷门于庆应元年(1865)被烧毁,现在的雷门是1960年用钢筋混凝土重新建造的。眼前的是二大门叫宝藏门。

进了宝藏门就算进到了浅草寺之内。一般中国寺庙进了山门应该看到两侧的钟鼓楼,这浅草寺内的两侧是厢房。

这左右厢房好像是求签、购买香烛和其他应用物品的地方。相传这浅草寺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28年,其中雷门的准确建造时间是公元94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

眼前的大殿是浅草寺的本堂,也就是中国所称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圣观音(传说中观音的本相)。这座殿宇最早的建筑年代我查不到,以前的建筑是1649年重建的后毁于二战美军空袭,现在看到的大殿是1958年建的。

日本的很多传统跟我们很像,他们到寺庙里也是要烧香拜佛,他们的一炷香是100日元,檀木香是200日元。

跟日本很多神宫寺庙的配置一样,在浅草本堂前也有一处手水舍,只是这个看起来更漂亮一些。

这就是浅草寺本堂的全貌,它虽然只有一层但却比两层的宝藏门还要高大得多。

日本寺庙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每座宏伟的大殿内其实并没有高大的佛像,甚至根本就没有佛像,这在我后面介绍京都和奈良寺庙的时候大家还会看到更多。我不是佛教徒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如果哪位高人知道望指点。

本堂内还有个书札申达所(不知这几个字猜的对不),里面坐着几位高僧样子的和尚,估计这里是解签的地方。

中轴线西侧有座全寺最高的建筑——五重塔。原塔建于1648年,关东大地震时倒塌,1945年东京空袭时彻底焚毁。现在大家见到的塔是1973年用钢筋混凝土重建的,目前塔高53米,顶层收藏着来自斯里兰卡的舍利子。

在本堂的西侧是传法院,这里一般不对普通游人开放。眼前的画面还不算是传法院的内部。

传法院其实就是浅草寺僧人生活起居的地方,这里有由小堀远州制作的回游式庭园。

这是从本堂回望宝藏门,几乎整座浅草寺也就这么大。虽然这小庙规模不大,但却享受了千年的鼎盛香火,至今游人香客仍络绎不绝,如果没有二战相信这里会更加原汁原味。所以希望全体人类都能和平相处永远远离战争。
前一篇:“最有情义的姬”在日本
后一篇:明治神宫巧遇日本贵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