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祭祖

标签:
辽宁镁矿祭祖童年大石桥 |
分类: 杂文 |
大石桥是我到访过次数最多的城市,因为它是我奶奶的故乡。它原来叫营口县,现在是营口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距离上一次到这起码有十年左右,以前的车站是在城里周围很热闹,新车站迁到了城边一下车感到的就是荒凉。
辽宁省最发达的地区是辽东半岛,具体说就是沈阳到大连的铁路一线。在这条线上一共有五座地级市,沿途的所有县已经全部都升级成了县级市,大石桥就位于这条线正中间的位置。
大石桥城区最有名的游玩之处就是眼前的这座蟠龙山,山上好像有观景台、游乐场和动物园。别看眼下的时节这里挺荒的,但到夏天的时候这里还是不错的,不过我来过这么多次却从来都没有上去过。
我这次到大石桥的目的是祭祖,我奶奶的坟就埋在她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子旁边,也就是眼前这个荒凉的山头。
奶奶已下葬23年了,周边环境也改变了不少。前面的山谷在20多年前是片果园,如今这里变成了小型矿山。现在的中国人对于不能马上转换成钱的东西是没有兴趣的。种苹果要好多年才能结果,每年要付出很多劳动只有秋天才有收获还要靠老天帮忙。开矿就不同,不用精心侍候挖出来一车就是一车的钱,当年投产当年就能见效益。虽然挖坏的青山绿水很难复原,但谁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今生舒服了就好管它身后是洪水滔天。。。
山后那座更高的山小时候我曾自己跑去过,到了天黑才回来奶奶很着急,那山下面也是座矿山。大石桥有丰富的镁矿资源,据说辽南的镁矿储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所以这的很多山头都被开采了,其中有一部分是滑石矿。
记得奶奶是1988年春节前的几天去世的,当时我们还都在上小学。那年的春节是在1月份,因此算起来到今天发博客的时候已经是整整过去了25年。我们是她仅有的两个孙子,虽然不是一奶同胞,但我们从小到大一直相处得非常不错。这次回国,除了我有私事的时间以外,堂弟几乎是形影不离,亲兄弟也不过如此。
这个村子就是奶奶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我来这里没有50次也得有30次。奶奶在她的家族里排行老大,我又是她的大孙子,所以我在这个村子里的知名度也很高,尽管很多老头和老太太我根本不认识,可他们却全都认识我。
记忆中我第一次来这是在1983年,村子的大体格局这3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是路边的茅草屋都翻新成了瓦房。我们来的时候是坐的出租车,按我跟弟弟商量的“我们开枪地不要,悄悄地进村”,目的是不惊动村里的亲戚。中国人的习惯有时候确实没有效率,一旦被熟人发现,就得把全村所有有关系的人全拜访一遍,否则将来就会被埋怨。而且各种礼数套路也层出不穷,有时虽然双方都很热情但未必都是发自肺腑,所以还是别互相添麻烦了。
这的物价很便宜,从城里到那山坡大概有15-20公里,来回加上中间等待的时间一共才花了60块钱。司机还很疑惑,说不到清明不到大祭为啥要上坟?我觉得上坟是种思念是种情感,想的时候愿意去就应该去,如果情感都能像站队列一样整齐划一张弛有度,那就不是情感而是作秀,况且这样也不会造成一到某某节就到处拥堵。
大石桥市内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我记忆中1980年代的大石桥全是一层的小红房,只有市中心一些国有企业有几座两三层的楼房,现在这里到处都是新房子了。
来的时候坐的中巴走的是国道实在太慢,而且路边一有招手的就要停车上人。回去的时候我们选择坐火车。
大石桥火车站在蒸汽机车时代是座很重要的车站,从大连到沈阳一路,除了鞍山和辽阳两座地级市以外,甭管多快的车一定要在瓦房店和大石桥停车。后来据铁路局的朋友讲那是因为需要加水,现在都是内燃机和电力机车了,大石桥也就不必一定停靠,它的重要性也就因此下降了很多(此外,大石桥站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级营口市并不在沈大线上,而是在大石桥分岔的一条支线上,所以大石桥站实际上就相当于是营口站)。
虽然火车站的候车室是新建的,但站台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我们这趟慢车是久违了的绿皮车,赶紧跟它合个影,估计用不了多久这种历史照片就再也无法复制了。最后,祝愿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好,我们虽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也都还算安稳请不必挂念。祝弟弟和家人健康幸福,期待下次手足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