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见闻

标签:
湖北赤壁崇阳通城李自成 |
分类: 游记中国 |
赤壁市的客运站很新,因为铁路赤壁站不是个大站快车不停,所以它就承担着对外联系的主要重任。
在黄石客运站想找个穿制服的很困难,赤壁客运站就正规得多工作人员都着装整齐。空间大了也就不显得拥挤。
客车离开赤壁沿着省道南下,虽然这条路不宽但路况还不错,而且车流量也不是很大,最最重要的是,在省道走可以更近距离地看到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乌篷船现在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赤壁的南面是崇阳,这个县从唐天宝年间置县至今已有近1300年,但今天的崇阳好像没有太多值得提及的事情。
鄂南的市县以我的了解,大多工业都不是很发达,农业也因地形和自然条件有所限制。通过实地观察,这里的县城大多只是靠近中心的一两条街热闹一点,一出中心立马就冷清了下来。
崇阳再往南就是湖北省最南面的一个县——通城。它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北麓,是宋代时从崇阳分出来独立成县的,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据说当年李自成就是被当地农民打死在这的(另一说是在通山县)。
通城不通火车公路客运是对外联系的唯一窗口。这车站是座老建筑,老虽老了些但基本该有的设施还都齐备。
出了车站后最醒目的就是这些摩的了,这种摩的在全国各地的称谓有很多,比如三轮、三崩子、塑料大棚等等,它们在通城有一个很独特又很贴切的名字叫“麻木”。
为什么叫“麻木”呢?只有你真正坐上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因为坐这种车时间一长浑身上下会被震得很“麻木”,它因此而得名(友情提示,待产孕妇和内急者请慎重选择乘坐)。
这司机很好说话,于是我给他的爱车拍了张特写。别看车挺破但经营者的思路并不狭隘,连车身广告都有。坐这车价格并不便宜,起步5元稍走点路就是10元(没计价器),这价格已高过了天津和沈阳同样档次的交通工具。
隽水河穿通城而过算是条母亲河,沿河两岸分布着这个县最发达的乡镇,但这里的挖沙和污染情况很严重。
2011年的一场洪水冲毁了这个县N座跨越隽水河的桥梁,这就是其中之一。远处的挖沙机械还正在蚕食着河床。
通城当地的老年人经常玩这种纸牌,它有点像北方人玩的纸牌麻将但又不完全一样。最惭愧的是,那么多牌上的字没有一个是认识的,好不容易认出了一个但发音又不对。
这是通城乡下的一个小村庄,一辆外观看起来很新颜色很扎眼的校车使人眼前一亮。这些年来政府一再宣传,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其实真正能落实到具体实处的并不多,这校车应该算是一件,可悲的是这也是由很多孩子用生命换来的,不过换来了总比换不来的好。
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居然能有这么一座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也挺让我意外的。从画面的右侧可以看到,隽水河几乎没有什么河堤,所有的建筑都是临河而建,所有的垃圾都是沿河倾倒,不知这些是不是又为将来埋藏了隐患。
县城内的河岸整治的会好一点,但总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2011年的洪水没有冲毁所有的桥梁,这座更老的“隽水大桥”就还健在,天灾虽不可避免但人祸是可以避免的。
南方的小城市很少有桑拿洗浴中心,这里冬季没有集中供暖,想洗热水澡就只能在宾馆。这是从通城最好的酒店楼上拍的全景,从这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沿街和背街几乎是两个世界,华夏大地哪都不缺少面子缺的是里子。
再看看当地的消费情况,这是我见到的比较大的一家饭店。
菜谱是用木牌写的挂在墙上,从这菜谱上看根本就没有10元以下的东西,一桌四菜一汤差不多就要200元上下。我问过当地人,他们的工资没大城市高(当地普通工作的月工资也就一千五左右),可消费水平却跟大城市相差不多,所以出来吃饭的都是有目的的,正常的当地百姓是很少下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