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奢华迪拜

(2012-03-30 00:16:22)
标签:

迪拜

金融

石油

移民

地铁

分类: 游记亚洲

奢华迪拜
迪拜是一座非常奢华的城市,不光这里的人生活奢华,就连城市本身也很奢华。
奢华迪拜 迪拜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还仍然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而今天它却是高楼林立。据说世界上大约15-20%的起重机(吊车)都集中在迪拜,由此可见,迪拜的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是多么的惊人。
奢华迪拜 迪拜是海湾地区富得流油的城市中,石油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最少的,石油相关行业的产值只占其国民总产值的6%。这主要是因为迪拜近三位酋长的远见,他们试图在石油资源枯竭之前使迪拜实现产业多样化,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他们当初的决定是相当正确的。
奢华迪拜 阿拉伯人是比较显富和张扬的民族,这些现代主义的地铁站就建得很张扬。由于迪拜实行低税收和开放外国人置业的政策,使得迪拜的人气迅速地飚升。尽管迪拜都市区的面积现在已经达到了1000多平方公里,但每年的土地供应量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反正都是沙漠,要多少有多少闲着也是闲着,人家这才真是变废为宝)。
奢华迪拜 这座很有名也是当前世界上最高的酒店阿拉伯帆,就是迪拜张扬个性的典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迪拜已经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一大城市以及金融和交通的中心。目前全城大约有230万人口,其中的一半是外国人。
奢华迪拜 能来迪拜的外国人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投资者,是来赚钱的,第二类是劳务输出者也是来赚钱的,第三类就是像我这样的游客,是来花钱的,除第二类以外,其他的都算是有消费能力的人。本地人就更不差钱了,据说当地领低保的人年收入都有五六万美元。所有这一切不但助长了迪拜的地产业,同时也推动了迪拜的消费。
奢华迪拜 你能没事花500块钱买个玻璃杯喝白开水吗?迪拜人就能。这种杯的做工和质量确实挺好,但再好也只是个喝水的杯,不小心掉在地上一样会碎,以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来看,这就是传说中的败家。
奢华迪拜 迪拜允许外国人在这里买房子(永久持有权)和土地的99年使用权,这些再配合上低税率,就使得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几乎世界上有名有号的大公司都在迪拜设了分支机构,资金、技术、人才也随之而来,所有的一切造就了迪拜今天的辉煌。本来预测迪拜的石油资源只能开采到2010年就将枯竭,可现在看起来石油已经影响不到这座城市的兴衰了。也许迪拜是所有资源型城市中,转型最成功完美的一个,其他地方可以从中吸取些经验。
奢华迪拜 尽管迪拜出产不了多少石油,但阿联酋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因此这里的油价好像不是很贵(贵也不怕,这的人都不差钱),所以这里车的排量和保有量都不小。迪拜是沿海边建设的一座狭长的城市,宽窄可能也就几公里,但长度差不多都快要到100公里了。所以,交通是在迪拜旅行和居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奢华迪拜 大家看看这城市的设计,几乎是没考虑步行者的因素。也难怪,这里的高温加上面积巨大也确实不适合暴走族。
奢华迪拜 我这种不愿服输又比较顽固的人,在前往棕榈岛的途中也不得不打了个车。当时我在离棕榈岛最近的地铁站下车后(可以在站里遥望到海平面上的棕榈岛和壮观的亚特兰蒂斯大酒店),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发现棕榈岛仍然如海市蜃楼般的挂在天边。最主要的是,在一座立交桥上走了N圈,可实在是找不到通过去的人行路。
奢华迪拜 还是机器比人厉害,没用十分钟车就已经在棕榈岛上了。开着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横穿这个岛大概也得七、八分钟,堆这样一座人工岛还得堆出造型来是多大的工程量啊!
奢华迪拜 在棕榈岛向南看是迪拜网络城。迪拜的地名和建设规划特别像电脑游戏《模拟城市》,这里有金融城、滨水城、生物城、媒体城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主题区域沿波斯湾自东向西一字排开,共同组成了绵延百里的迪拜都市区。
奢华迪拜 迪拜的教育水平在网络上查看是很高的,不过现实里却不是这样。也许高教育水准指的是当地人,毕竟还有一多半的外来人口。例如这位的哥显然就是受教育不多,虽然他英语比我溜一些但理解能力不是一般的差。让他给我照张像怎么说都说不明白,画图也看不懂,最后我给他照了个样,告诉他就把照片里他换成我就行。。。
奢华迪拜 结果他给我照了30多张,这是最接近我要求的一张。不过虽然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农民工兄弟的照相技术不高,但人家在烈日下不厌其烦并始终保持微笑服务的劲确实值得夸奖。最后我付车费的时候给的是欧元,他还能准确地按照当地银行的买入价给我结账。看来心眼都用在赚钱上了,不过服务态度良好这钱赚的也无可厚非。
奢华迪拜
    迪拜的繁华确实是靠钱堆出来的。比如这高耸入云的哈里发塔和它下面那拥有1200家商店、世界上最大的水族箱和室内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区的迪拜购物中心。

 

    但由于基本都是私人资本,中间环节的浪费和贪腐消耗不大。而且迪拜的发展过程不是在烧钱,而是拿钱去生钱,目前它已脱离输血阶段,进入了自我造血实现循环和发展的阶段。这跟我们拆了建建了拆的重复建设,还有工程招标中的那些故事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迪拜风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