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萨尔茨堡(遗A)

标签:
城堡教堂奥地利莫扎特《音乐之声》 |
分类: 游记欧洲 |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也是个很著名的音乐之都。我个人认为它很可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萨尔茨堡火车站的巴洛克风格也代表了整座城市的建筑风格。
这是座看起来并不很大的城市,全城不过20多万人口,但走在街上却能感受到大城市的气派。萨尔茨堡是我心目中的一块胜地,在多年前,我还不知道将来会定居国外时就一直想来这儿看看,今天这个梦想总算是实现了。
萨尔茨堡地处奥地利国境西陲,扼守着阿尔卑斯山的门户,是水陆空的交通结点。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它都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同时这座城市又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连它的街牌都是这么有特色地悬挂在空中。
城市虽然不大,但它却有地下铁路系统(不是地铁而是中心车站地下的郊区火车),所以它很像是“大城市”。
既然是大城市就得热闹和繁华,从古至今客商都云集于此,街头打把式卖艺的不少,这老兄已端坐了十多分钟。
一家普通商号的减价宣传上,竟使用了若干种语言,其中也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汉语。说明这里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也说明咱们国家的游客购买力很强悍。
萨尔茨堡名字的由来是这条萨尔茨河,它是因河的一条支流,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盐河,萨尔茨堡就是盐河旁边的城堡。说是盐河其实水还是淡水,因为河水来自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水,所以它清澈见底呈现出迷人的蓝色。
萨尔茨堡的主要景点几乎都座落在市中心的河岸两边。在河的西岸是著名的萨尔茨堡要塞和山脚下一系列重要的教堂(可参考博客第一图),图中的教堂就是萨尔茨堡主教座堂。
这是主教座堂西边的方济会教堂,它后面还有一座大学教堂。主教座堂的另外一侧还有座侬柏格修道院,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女修道院,看过电影《音乐之声》的人应该对它很有了解。此外,这一侧还有萨尔茨堡大主教府邸。一系列教堂几乎都在一条曲折的延长线上,步行游览要塞山路上差不多都会经过,每座教堂的风格都不同。
不过河西是老城区,道路曲折起伏,如果不想走的话也可以乘坐马车,在这片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区里转一转体验下当贵族的感觉。坐在摇摆的车厢里,耳畔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仿佛你也成了昔日的贵族甚是享受。
在众多教堂和古建筑之间,散落着几处大小不一的广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莫扎特广场。每个广场在旅游旺季时都会有演奏者,走累了停下来歇歇脚再顺便听听音乐,既能消除疲劳又可感受一下这音乐之都的神韵。
河西靠近河岸有条狭窄却很有名的街,它叫“粮食街”。这条街目前是商业街,街道格局和外观是古代的,可里面商家卖的却是产自世界各地最时尚的商品。
走到粮食街的中段会见到一个小广场,从门洞里穿过可去河滨,这里的露天咖啡座有时要等很长时间才有空座。
知道为什么这地方这么抢手吗?从门洞的方向向后转身180度,就会看到这座建筑(粮食街9号)。1756年1月27日就在这座楼的三楼,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出生了,因此这条街便被全世界认知了。如今这里是莫扎特博物馆,也是到萨尔茨堡旅游的游客必到之处。
这里是萨尔茨河东岸。这是一处公交车云集的地方,可以在这换乘去绝大多数地方的车。在这附近还有萨尔茨堡城里最好的酒店,住在这里推开窗户就是萨尔茨河,可依窗近看萨尔茨堡要塞也可远眺阿尔卑斯群山。楼房都是漂亮的巴洛克式室内装修也都很豪华,但价格也都不菲基本上要四位数。照片右边挂国旗的房子是莫扎特青少年时代的另一处故居(他家就是从刚才那地方搬来的)。莫扎特只活了35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
萨尔茨堡之所以被称为音乐之都,除了莫扎特以外还出现过音乐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兼职音乐家约瑟夫·摩尔。同时,萨尔茨堡还产生过不少震惊世界和改变历史的人物,比如克里斯琴·多普勒(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有著名的画家汉斯·马卡特,所以说萨尔茨堡是个人杰地灵的艺术之都。它在历史上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独立诸侯国,在政教分离之前也一直是总主教教区,所以事实上它也是做了很多年首都的城市。
既然是都城那就一定会有宫殿,萨尔茨堡的宫殿叫米拉贝尔宫,是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当时曾经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意思是“惊人地美丽”。
这座宫殿的规模不算大,但却非常精致漂亮,正印证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它虽然不大,但是欧洲王室宫殿里该有的东西这里全都有,而且它也很名副其实,的确是“惊人地美丽”。
米拉贝尔宫是开放式的,进入花园不需要门票。从要塞山走到这不算远也就一公里左右,画面远方就是要塞山,山上就是中欧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堡——萨尔茨堡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