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维也纳

(2011-11-11 00:11:21)
标签:

奥地利

维也纳

火车站

地下铁

售票处

分类: 游记欧洲

初识维也纳
维也纳是座美丽、繁华、让人向往的梦幻般的城市,跨过眼前这条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后,就真正走进了她。
初识维也纳 正如我以前所经历的那样,这座心目中迷人的城市,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却怎么都难以跟美有任何联系。这里是维也纳火车东站,按说这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车站,可它居然就是个“临时性的工棚”。
初识维也纳 这就是它的正面,整个建筑就是拼挂在一起的类似手脚架式的临时棚子,候车大厅连一个座位都没有而且四面透风。最核心的售票处,居然设在一个跟中国某偏远县城里的治安联防队巡逻岗亭差不多的活动房里。
初识维也纳 维也纳东站是个“死角”交通不很便利,想到各景点必须得先到距离它有一站地的南站,那里才是交通枢纽。这短短的一站地,首先要通过一片工地,虽然工地不可爱,但所有可爱的城市都必然得先经历工地阶段的成长。
初识维也纳 再走出约200米左右才有了点大都市的感觉,新款的有轨电车呼啸而过,其他汽车也是如此,有点像F1发车时的情景,这也是维也纳驾驶员们的一个特色,甭管路有多窄多曲折,只要绿灯一亮都把脚往油箱里踩。。。
初识维也纳 维也纳是个大城市也是座老城,街道纵横交错且方位杂乱,初到这的人如果从地面走一站是很没效率的。所以,我还是找到地下火车站(这不是地铁而是在地下走的火车)。整个火车站除了有两套自动售票机外再无其他工作人员,而且这机器居然不认银行卡。。。(一个旅游城市面对众多来自他国的游客,这样搞实在太不人性化)机器上有英、法、德、西四种语言,都说德语跟瑞典语的距离比普通话和粤语近,可看了半天还是没弄懂,最后还是用英语才搞清楚怎么买,它能识别20欧元面值以下的货币。在我耗时五分钟把所有毛票和铜板都塞进去之后才发现,还差两毛。。。最后只得走回东站,在俩胖子一起转身都费劲的小卖铺里买了张48小时的通票。
初识维也纳 拿着票钻进地下一看我真是追悔莫及,原来维也纳全城的公共交通查票系统都是靠自觉根本没有验票员(连起码的栏杆都没有,逃票者可以闲庭信步的逃之,起码我呆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一起查票事件)。我倒没想占便宜逃票,但起码可以省了往返东站两次的辛苦和时间,我完全可以坐到一个大站之后再买。。。

初识维也纳 维也纳的公交通票种类很多,从单次到一年的都有而且不像巴黎那样实行分区,手握一张票维也纳大街上的任何公共交通都可以随便坐。原则上买时间越长的价格越便宜,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票从第一次被使用时,在自动打卡机上打的时间开始计算(手里拿着票而不打上时间,如果被抓到跟没票的结果差不多)。
初识维也纳 在交通密集的车站里都有售票处,很多售票处都不是专业的而是报刊亭兼做(省了工资还多了租金真会算计)。
初识维也纳 奥地利是发达国家,在欧洲也算是富国,但在维也纳的大街上会看到数量众多的网吧。这情况在其他富国就比较少见。网吧里基本都是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移民,很多都是围着围巾的阿拉伯老太太在那往自己国家打长途电话。

初识维也纳离开车站所在的区域来到真正的市区,维也纳高贵典雅的一面方才逐渐地显露出来。即使是正在闹市街区施工的塔吊都耸立得很有艺术气息。
初识维也纳 在维也纳,几乎能看到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使用过的交通工具。比如这种用老式卡车改装的敞棚公共汽车。
初识维也纳 维也纳流动人口很多,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很多景点旁边都会看到这样壮观的场面,旅游业是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的支柱产业,这真是个既无污染又可持续还能拉动很多其他行业的产业。
初识维也纳
    经过好一番折腾总算来到预订的酒店,这就是我在维也纳的家,未来的几天里我的足迹将遍布这座美丽的城市。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