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列支敦士登,我的下一站是瑞士首都伯尔尼。从瓦杜兹到伯尔尼要在苏黎世换车全程200多公里,算上等车时间大约要三小时左右。瑞士的铁路系统很不错,不但密度高(白天前往国内城市等车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小时)准点率也非常高(我在瑞士乘车几十次没有晚点超过10秒的),看来瑞士不愧是盛产钟表的地方,精确守时体现在各个方面。
瑞士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它还是既富裕又没战乱的的中立国,还是国际组织云集的地方,又是著名的观光胜地,所有这些注定了这里人种的复杂多样和文化的精彩纷呈。伯尔尼是瑞士联邦的法定首都,但它在国内的重要程度却不如其他国家首都高。它东边有金融中心和全国最大城市苏黎世,西边有国际名城日内瓦和洛桑,北边还有个交通枢纽巴塞尔,它虽在中间,可这国家总共也没多大,所以很多方面都显不出它。其实伯尔尼是座很有特点也很美丽的城市,谁让它生在瑞士这上帝偏爱的国度呢!
伯尔尼建在阿勒河畔,瑞士是山地国家,阿勒河在伯尔尼附近是穿流在峡谷里,因此伯尔尼实际上是建在河谷和山坡上,是座跟重庆有些相似的“山城”。阿勒河九曲十八弯地穿过市区,山河层叠曲径幽深把伯尔尼装点的,很像画中的仙境城市。主图上我身后的大桥是阿勒河上众多桥梁中的一座,桥面距河面数十米是连接老城和东部的重要走廊(站在重庆嘉陵江大桥上有同样的感觉)。在大桥上,根据周围事物还觉得自己是身处城市,原地不变下到河谷,就会以为自己是到了郊外森林(第二张照片的桥就在第一张下面是供散步行人过河用的)。
伯尔尼虽然还属于德语区但有不少说法语的人,瑞士人见到外来人,除英语外一般会先用法语尝试然后才是德语。以我的经验看,在欧洲确实是法语区的人更随和热情一些,我拉着箱子在伯尔尼寻找旅馆时,有很多当地人主动帮忙(都说法语)。同样在瑞士,苏黎世大街上就没人管你。伯尔尼州是瑞士面积比较大的州,从阿勒河谷直到一百多公里外的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伯尔尼州。晴天时在我照相的桥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著名的少女峰,我还照了一张长焦镜头拉近的少女峰,可惜现在没了。

伯尔尼主要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从古老到现代的车厢千奇百怪。伯尔尼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主要街道还是石头铺的。看两旁建筑感觉在18世纪,看电车车厢感觉是19世纪,看时尚美女才会回到21世纪,这就是身在伯尔尼老城最直观的体验。在老城街道中间通常铺着电车轨道,不时就会驶过一列古怪漂亮的电车。轨道两边是机动车道,我特意看了下,这并没因为是世界文化遗产而禁止或限制机动车进出,但老城的车明显比外面少。不知是瑞士人自觉还是其他原因(如收进城费),不过这石头路确实很费轮胎,老城的街道很崎岖这样也费油,路面又很窄这就容易堵车,大概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不管怎样,反正车少空气就好大家都受益。整个老城就像个大步行街,两边建筑的底层几乎全被各种店面占满。

我到伯尔尼时临近圣诞,老城中心广场也被临时摊位占领。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全世界的制造商都希望把产品卖到这个富足的国度。瑞士物价不低,在欧洲也算高物价区,但在瑞士看不到乞丐,没有翻越栏杆不买票的,这些现象在欧洲其他富国比比皆是,看来瑞士把自己国民照顾的真不错。伯尔尼作为首都,不像通常看到的大城市那样喧闹,它很整洁安静,连街上被踩过的雪都还是白色的。伯尔尼就像一尘不染的睡莲静静地绽放在阿勒河谷,要不是胡同里总能看到插着国旗的各国使馆,你根本不会感觉到这么安静优雅的一座“小镇”竟然是一国之都,还是著名的国际城市。既想体验现代文明成果又要享受田园乐趣,伯尔尼是个不错的选择,生活在这,你可随时受益于都市文明的便利,又能享受世外桃源般的休闲与安逸。事实上瑞士的几座著名城市,也确实都在世界宜居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听的再多不如一见,由于保存下来的照片少,无论怎么写都觉得没把伯尔尼的美表达出来。有兴趣的朋友找机会去实地看看吧,绝不会让你失望。
返回孤帆远行的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