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ta
minuten
最后一分钟
发达国家的绝对物价相对于国内来说肯定是贵得多,尽管老外们收入比我们高,但看着大把大把的钱花出去,任何人都是会心疼的,何况赚得再多钱也总是不够花(图为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通常周日还在车站闲逛的人,很大一部分就是Sista
minuten爱好者)。
平时生活都很单调,在单调的环境下久了任何人都会烦,所以旅行和渡假是西方人调节自己心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全世界哪都一样,旅游都是一项很奢侈昂贵的开销。
单就路费而言,以法国为例,从浪漫之都巴黎到盛产葡萄酒的波尔多在正常情况下,最便宜的火车票也要50欧元以上,高等车厢或快车车票要100欧元+,往返一次就是200多。再加上吃饭、住宿和其他开销,折腾一趟再省没个四五百欧元恐怕也是不行。法国的平民工资大概每月1500欧元左右,这样的花消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不少,尤其对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就更是如此(退休后只能拿到工作时80%的收入)。可老年人的时间又是最富裕的,他们是怎么承受这不菲的旅行费用呢?
很多老外都会利用Sista
minuten(最后时刻的减价票,有时便宜的跟白送差不多)的机会去旅行。一张700多克郎通往哥本哈根的火车票,在最后时刻有时售价只有20克郎。但不是每趟车都会出现惊人价位的Sista
minuten,只有出现大面积空位或大规模促销时才会有。所以这种便宜票是给闲人准备的,很多老年人会常年准备好自己旅行的装备,他们会时刻留意报纸、电视、网络以及车站和机场的实时信息,只要一出现物超所值的Sista
minuten,他们就会以最快速度拿起背包冲向车站、机场和码头。。。
临时的村庄和家庭

西方人都很独立,看着若大一座房子,大部分里面都只住着一个人,邻居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多(有时邻居家开车都要五分钟才能到)。我隔壁的两家人,一家是一对老夫妻,平均每月能碰到一两次,另外一个单身汉,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大约是在去年的秋天。
人是群居动物,总在孤独状态下生活不是个持久的办法,但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确实不容易,老外又不想跟中国人那样随便找个人对付。因此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不容易,但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办法总还是有的(类似画面上这样的临时村庄,每年夏季都会在各个渡假区大规模出现。可惜我还没有尝试过,等驾照考下来再说吧!)。
每年渡假的时候,很多人会事先在网上联系些跟自己同去一个地方,并且又彼此合得来的人。约好时间和地点之后,在规定的时候,他们会相聚在预定的地点组建临时社区或“家庭”。由几百甚至上千辆房车所组成的“大杂院”,看起来还是很壮观很热闹的。在这里,大家彼此不需要知道对方的一切,就象在原始部落一样,心无芥蒂地在一起开心的生活一段时间做做邻居,其中当然也会产生爱情或者其他故事。不管怎么说,这种交往模式也算是生活在现代牢笼中,人们的一种探索,看起来好像是很有趣。
看图说话
国外都很重视孩子看图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动画片产业给于扶植,毕竟像迪士尼这样赚钱的动画企业还是少数。欧洲的国家都很小语言构成也很复杂,但人员往来却非常频繁,不可能所有地方都用几十种语言标注。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因此看图说话能力在国外应该算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
这是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地下商场的一处简易公厕。虽说简易,但里面各种设施却齐全的已超出了我的想象。门上的标志很清楚的说明这是男女混合使用的,可进去后发现,里面只有适合男用的设施,女儿看了一眼问我,她该怎么用?于是我看了一下,左边这排按钮分别是管喷水、吹风,右边一排则可以把坐便圈放上放下以方便女人,没有任何文字,全部都是看图说话。我演示给女儿看,她也觉得很有意思。在国外,这样的“卡通提示”有很多,读图能力不高有时候真的是很麻烦。
出版预告:
下周二开始向大家介绍芬兰。写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用心不用心写是态度问题,在态度上我争取永远没有问题,届时欢迎大家前来捧场!

感谢博论坛『驴行天下』审核进入并顶置推荐!
感谢草根名博首页重点推荐!
相关连接
《牙齿就是月票》《绅士也为难》《谁的屁股谁作主》
《游乐场会移动》《开车去卖冰激凌》《鸡蛋也配说明书》
《国产货比进口货贵》《考驾照比买车贵》《所有的孩子都“坑爹”》
返回伯爵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