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外生活趣闻(一)

(2009-01-05 04:02:18)
标签:

牙齿

地铁

见闻

海外

生活趣闻

分类: 杂文

    不同的文化间都会有冲突,有时这冲突的表现形式很激烈,比如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和今天的巴以对峙。有时候它也会表现的很温和,作为生活在国外的人,经常能感受到这种冲突,有时这冲突也是很有趣的。。。

 

牙齿就是月票

国外生活趣闻(一) 

    女儿才5岁半但长得很高,现在光着脚大约都有122-123厘米。这本是件好事,但也会带来些麻烦,比如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们总是被司机怀疑成爱占小便宜的逃票者。

 

    国外关于儿童免票的规定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是按身高,线就划到车门上,过了线就买票一目了然。而欧洲各国则是按年龄区分,凡7周岁以下(含)的儿童全部免票,以上的买儿童票。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孩子是没有身份证的,护照又不能天天带在身上,如何证明孩子没有超过7岁就成了件很困难的事。欧洲人虽然长得比我们高,但他们都是后发力,儿童期都长得很小。而亚洲人是先发力,我女儿就明显比她的小朋友们看着大。总被司机们询问,总还得一次次解释,眼看孩子越来越高,这麻烦肯定会越来越多,必须得想个更好的办法。

 

    我跟一位外国朋友提到这个问题,我问他如果这事发生你们身上怎么办?他的回答真是太简单也太经典了。他告诉我:“以后再有人问,就让你女儿把牙给他看看。8岁的孩子已经开始退牙,乳牙和成年牙有明显区别,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实在是高!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烦恼了,一上车女儿就冲司机一呲牙,如今已养成了习惯。我也注意到,差不多大的孩子一上车都会对司机笑一下,以前以为是人家孩子有礼貌,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那是在“验票”。

 

绅士也为难

 

    欧洲的公共汽车票基本都能在同一城市内通用,大部分单次票一般都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效。一般情况下再大的城市,两个小时都足够从一点到达另外的任何一点。

国外生活趣闻(一) 

    我在巴黎时,有次在一个繁华的地铁站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穿西装打领带夹着文件包的法国小帅哥,在大庭广众之下跪在地上挨个查看别人扔掉的车票,估计那套西服也值几千人民币,我看着都有点替他心疼。不一会他像孩子似的跳了起来好象发现了新大陆,原来他找到了一张还没有过期的车票。他对了对表确定无误之后,又重新像绅士一样,迈着方步进了地铁。整个过程就是《憨逗先生》的现实版。

 

    后来我问过法国的朋友,他们说这是没零钱又不好意思跟人要,还想遵守秩序的通常做法。当然也有图省钱的,我在另一车站还看到过一个美丽的金发妈妈,发动三个孩子寻找车票的情形。看来勤俭不光是我们的传统,这洋老婆也有会过的。

 

谁的屁股谁作主

 

    国外医院通常不给人使用各种抗生素,因此想在外国打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打针少但不等于没有,比如小孩的各种疫苗就是躲不了的。

 

    孩子都怕打针,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打针不但屁股会被针打疼,而且还会因哭闹被我爸用各种东西再打一顿。在中国的医院里,护士通常会让家长把孩子按好,家长们也都非常听话的将自己孩子牢牢按住,任凭小孩如何哀求也不会有一丝松动。

 

    在国外的医院里,医生和护士会在打针前先告诉孩子一会将要发生什么,并且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想打就不会硬打而是再约另外的时间。这样做确实效率很低,通常孩子们都不会主动“认打”,一个小小的疫苗要折腾好几次,但这样的经历却能让人从小养成有事好好商量的习惯。

 

    有些针是不能等的,比如看牙医打麻药。但坚决不想打针的孩子也不会被强制执行,而是会被送到设备更齐全的大医院,在那会用一种类似迷魂药的呼吸装置先麻醉一下孩子,然后再打真正的麻醉针。总之,为了小孩打针这个我们认为不是事的事,老外们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

 

相关连接

 

《最后一分钟》《临时的村庄和家庭》《看图说话》

《游乐场会移动》《开车去卖冰激凌》《鸡蛋也配说明书》

《国产货比进口货贵》《考驾照比买车贵》《所有的孩子都“坑爹”》

 

返回伯爵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桂花三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