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系列1:带你逛清华

标签:
杂谈 |
走遍了中美大大小小近百所学校,依然感觉清华是中国校园里面最美的一个,是世界校园里最有中国味道的一个。对于中国,清华远远超越了一所大学的意义,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巅峰和集大成者,见证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进程。清华是我的祖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他帮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蜕变,为我在美国哈佛完成的第三次蜕变打下了基础(哈佛会在六月初带着大家去逛)。这里,我吃过很多苦,有多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记得2002年刚刚进入清华的时候,可以用“土掉渣”来形容我——甚至没有一套像样的西服,也不知道西餐的礼仪,就像一个农村孩子进了城。7年后,重新回到母校,“故人不知何处去,荷塘依旧笑春风”。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东山苍苍、西海茫茫,巍然母校,屹立中央”。
这就是无数人向往的清华二校门。游人如织,很多人在这里做着梦,梦见能够走入这座门的里面。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这个神秘的校园。我是一个幸运儿,在这个门里,接近了我的梦。
这个hall据说是模范哥伦比亚大学修建的。我们当年在这里照了毕业照。清华是中国的“留美预科班”,很多清华人,出去了,又回来了,在各个领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清华学堂,清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现在是清华研究生院。
当年的王府,现在的校长办公室。我们当年是王大中校长和顾秉林校长掌印。清华的很多角落散发着王者的霸气,也流淌着平常人家的随和。正所谓,“抬头望月,低头听风”,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这块地方是清华古典皇家园林区。清华根据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古典皇家园林区;美国风格区;苏俄风格区;现代建筑区。见证了清华历史上的四次转折。
水木清华——这里是木。纪念闻一多先生的闻亭就在附近。当年,我每天早上回来这里看松鼠,模仿CNN练英文新闻播音。
水木清华,这里是水。不过,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荷塘不是这里,是旁边一个池塘。
这也是古典园林的一部分。甲所就在这里,只要学校有接待,都是在这里吃饭。
这里是北师大的女生宿舍,Bessie在这里生活了4年,7月也要本科毕业了。by the way,很久没有骑过自行车了。
阳光很好。大学和名校只能带给一个人一张门票,但是根据不同的努力,门票能进的门不同。进了门,修行就靠自己了。名校的光环只会持续一两年,随后经历、阅历、人际资源等比学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