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尤其是经历一件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
一个学期结束了,仿佛昨天刚刚开始。
9月4号那天晚上,师姐和她先生去波士顿机场接我,我之前并不认识她,但是当她知道我是第一次来美国,没有什么朋友在这里的时候,她和她的先生给了最热情和慷慨的帮助。当我走出波士顿机场的时候,她就笑眯眯地等在那里,然后带着我上了地铁。当地铁在查尔斯河上“飞过”,我第一次看到了夜空下的波士顿。波士顿的夜色真的是很美,尤其是晚上的查尔斯河,很多漂亮的高楼都装饰着美丽的灯,灯光倒映在河里,查尔斯河铺着一层优雅的光。师姐带着我走出哈佛广场的地铁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巧合,她带着我走出的是广场中心的那个出口。从地铁走出来的一刹那,我迎面看到了一座座欧洲风格的古老的楼,那一瞬间,我似乎忘记了20个小时的航程,仿佛搭了一段地铁就从地球另一端钻到了这个完全陌生和新奇的世界——留学对于我而言,是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对留学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因为在这一点上我对自己似乎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去世界知名大学学习的人,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一段经历。
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的无心之旅,期望太高的很难得到,没有期望的却飞到你的身边——我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每个人的一辈子似乎总是处在一个平衡点上。得到的、失去的往往相遇得如此巧合。人生的长河中很难遇到一个彻底平静的时刻。新的开始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新鲜和体验,也意味着更多的未知。就像我暂别了北京平静和舒适的生活,生活转到了一个新的轨道。
留学意味着未知,未知让我成长。
一个学期结束了,仿佛昨天刚刚开始。
9月4号那天晚上,师姐和她先生去波士顿机场接我,我之前并不认识她,但是当她知道我是第一次来美国,没有什么朋友在这里的时候,她和她的先生给了最热情和慷慨的帮助。当我走出波士顿机场的时候,她就笑眯眯地等在那里,然后带着我上了地铁。当地铁在查尔斯河上“飞过”,我第一次看到了夜空下的波士顿。波士顿的夜色真的是很美,尤其是晚上的查尔斯河,很多漂亮的高楼都装饰着美丽的灯,灯光倒映在河里,查尔斯河铺着一层优雅的光。师姐带着我走出哈佛广场的地铁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巧合,她带着我走出的是广场中心的那个出口。从地铁走出来的一刹那,我迎面看到了一座座欧洲风格的古老的楼,那一瞬间,我似乎忘记了20个小时的航程,仿佛搭了一段地铁就从地球另一端钻到了这个完全陌生和新奇的世界——留学对于我而言,是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对留学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因为在这一点上我对自己似乎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去世界知名大学学习的人,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一段经历。
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的无心之旅,期望太高的很难得到,没有期望的却飞到你的身边——我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每个人的一辈子似乎总是处在一个平衡点上。得到的、失去的往往相遇得如此巧合。人生的长河中很难遇到一个彻底平静的时刻。新的开始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新鲜和体验,也意味着更多的未知。就像我暂别了北京平静和舒适的生活,生活转到了一个新的轨道。
留学意味着未知,未知让我成长。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我感受到了非常现实的生活反差。由于出国1万美元的外汇管制,我来美国的时候并没有带太多的钱,或者也是有意的,我希望考验一下自己在这个新的国家里的生存能力。而最开始的一周,学校承诺的钱还没有到账户上(刚来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账户)。所有的留学生都会遇到最初每天“乘以8”的经历。突然一下子那些超市里的东西在这里还是国内那个价格,只是后面跟的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币的符号。来的第一天,我把所有的入学手续飞快地办好以后,想去买一个手机,可是被告知,没有 “Social Security Number”(社会安全号)和信用记录的国际学生必须交300美元的押金,否则不能买手机。我并不习惯接受这样的不信任。于是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快申请一个社会安全号。在哈佛得到社会安全号非常地容易,得到任何一份合法校园工作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去申请。但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兼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给我的“Peer Advisor”(同学顾问)Radhika打了一个电话,她是一个热情的印度女孩,在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她就有求必应。她当天下午就带着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份非常适合我的兼职。这份工作和我的学习一点都不冲突,因为是另外一种学校资助学生的方式,所以报酬很不错,和轻松的工作量是不成正比的。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更进一步体验美国的机会。现在想想,幸好当时行动得很快,因为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天天有的,第二周以后这样合适的工作就很难找到了。就这样,我度过了第一周。到了第二周,学校早先承诺的助学金也发下来了,这样我就慢慢地告别了“乘以8”的时期。对于国内即将出国的朋友来说,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打听学校的资助能力,如果学校资助能力不强的话,会活得特别难受和压抑,因为在美国外国留学生打工是严格控制的,除了在校园兼职以外,所有为校园以外的雇主服务都是非法的,但是学校的兼职机会很多,比如助教、助研、助寝等等。千万别小看助寝(Residence Advisor,寝室助理管理员,职责包括召集学生开会,组织同层宿舍学生的业余活动、沟通学校和住宿学生的关系等等),这是份美差,减免一学期住宿费(5000美元左右),餐费(1900美元),并且还有不错的工资和美食(因为有很多social events,也就是说party)。反正美国大学的原则是能给学生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做,让学生自食其力,成为学校的雇员,良性循环。
由于来美国比较晚,我还没有倒过来时差就开始晕乎乎地上课了。哈佛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完全尊重学生的建议。开学典礼以后,大家马上就开始“course shopping”。形象地说,就是学校给每个教授45分钟的时间,向有兴趣的学生介绍他的这门课程。老师就是一个推销员,学生决定我是否选你这门课。如果选的人太少,证明这门课没有市场,就开不下去了,教授估计也得考虑走人了。除此以外,学生有一个月的时间去体验这门课,如果不喜欢,也可以把这门课退掉。这样教授必须全身心地上课。除此以外,期末我们都会给老师和助教评估,这点很像新东方课程结束时候的5分评分制,清华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我很喜欢这个方式。学生的满意度是评价老师的最好指标,所以两个月前的校长论坛找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座谈,我们大家都推荐中国的大学也引进这种机制,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校带来更多活力和民主。
每天的课程是非常重的。学校付钱给你,就不会允许你浪费了它的钱。一般来说,选4门课是比较普遍的,也可以选5门,累一点,但是可以更饱满的利用时间。我选了5门课,这就意味着我的课程强度比较大。周二、三和四的强度是最大的,我记忆中最累的一天是从早上8点钟不停地上课,上到晚上9点,然后回到家继续构思期中论文。我的很多朋友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尤其是那些选的课都集中在某几天的同学。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都累得哭了。也终于理解为什么这里有著名的哈佛裸奔,其实美国学生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不过有时候也很好奇,那些朋友哪里找得出时间来裸奔?反正真正忙起来的时候,我很难抽出宽裕的时间裸奔,实在是“爱莫难奔”啊!呵呵,看来裸奔的人不一定真的忙。所以实在对不起了,最亲爱的美国朋友们,我没有时间参加你们的裸奔了,只能祝你们奔得愉快!)在最辛苦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年轻的生活艰难和忙碌一点,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压力是一笔财富。我出生在80年代,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小没经历过什么苦难或者大风大浪的,我希望把这样的辛苦当作磨炼自己意志的一种方式。我也设计了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周日和假日我会什么功课都不做,纯粹出去游历;每天我会去健身房,锻炼会带给一个人积极的生活状态。我会听一些音乐,我的电脑里的音乐全部放完是5个半小时,所以我写论文最艰难的时候,我就从第一首歌放到最后一首,这样5个半小时就过去了,也不觉得太枯燥。
来美国以后发现自己的英语变差了。这是我预料中的事情。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生活英语是一个死穴,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规规矩矩地上正规英语,老师大多是中国老师,周围讲英语的大多都是同样学着英语的中国人。所以我们会自己创造很多“独特的英语”。当留学让我沉浸在一个英语的世界,周围每个人,哪怕一个10岁的小孩子都是你的英语老师,我开始逐步地改良自己的英语,很多以前的错误表达和发音都会慢慢地调整。我留心地铁站和机场的手册,甚至连食品包装盒我也会仔细地看一遍,把不认识的词查一遍之后才扔掉。听力也是如此,很多词汇和表达我从没有听过,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课我听得不是太懂,尤其是美国那些讲话巨快的同学。于是除了上课以外,我尽力利用工作和旅行的机会去学习英语,尤其是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去报驾校考试的原因,我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理解这个社会的规则。
文化的冲击和混血会带给一个年轻人很多的灵感和新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像中西方这样差别很大的文化。在留学的日子里,每一个留学生都会慢慢学会以前没有机会学的东西,小到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做饭理财,大到有时候规划自己的人生,或者站到一个客观的角度,思考我们自豪但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辉煌的文明不总是一件好事。辉煌的过去往往会让我们沉浸于美丽和虚幻的回忆,并且失去了打造另一个辉煌的创造力,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民族也是如此。这不也是一个平衡点吗?
更重要的是,哈佛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在出国以前,我以为成功就是挣不少钱,就是有更多的权力,但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强调拥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Social
impact)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我在哈佛最好的朋友,Diane,就是一个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为了中国的乡村教育,她放弃了哈佛另外一个学位的录取和奖学金,远离了美国加州的家,来到中国,走进西北农村。她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就来到中国,现在已经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飞了3个来回了(频繁的调时差会非常损坏生物钟)。我在书里多次提到她,因为她让我改变了对于生活和成功的态度。我的努力还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的个人奋斗阶段,可是她已经在为这个社会的福利而奋斗了,我觉得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哈佛学生。
新书《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7月28日北京首发,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首次印刷的1万本目前已经全部售完,下个星期一开始进行第二次印刷,新书目前已经有三种主要购买方式——当当、淘宝、各地新东方大愚书店,购买请点击新东方图书网,这里有三种购买方式的链接。这不是一本关于留学琐事的记录,在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80后年轻人,一个草根小人物所经历的英语学习、考研、出国的故事,从清华到哈佛的历程以及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您的生活带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前一篇:亲历清华与哈佛(北京晚报·王怡)
后一篇:回武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