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代教育的应对策略

(2020-01-22 11:58:51)

新时代教育应有哪些应对策略?

新时代,如何当好校长?教育应该有哪些新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生成长

不再“竭泽而渔”,而应“蓄水养鱼”

韩锦平(北京市房山区石楼中学校长):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我们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面对新时代教育,我们深知,以牺牲学生健康为前提的教育都是没有质量的教育,现在的考试看起来是考学生,实际上在考老师。我们不再是培养“会做题、会考试”的学生,而重在培养“会做事、会做人”的学生;我们不再“竭泽而渔”,而重在“蓄水养鱼”,通过塑造共通性的社会人格、规划专享性的成长路径、培育独特性的创新素养等措施解决好统一化进程与个性化发展的关系问题。

肖雪冬(北京市房山区石窝中学校长):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学不再是划一的同步教学了,而是一种探讨,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教学过程正在被学习过程替代。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新时代教师要改变自己 “布道者”的角色,要做一个启发引导学生的“助产士”。

朱建云(北京市房山区北洛中学校长):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和释放,要认真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培养终身学习的品质。“五育”并举,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德育序列特色化工程,包括心理健康、学生生涯规划、研学旅行、学生自主管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教师发展

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远望

李功修(北京市房山区北璐园学校校长):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校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略。秉承“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教育理念,来培养自己的教育情怀。校长要视教育为终身事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学校发展教师为本,只有爱自己的教师,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扑在教育事业上,才会结出硕果。校长对教师的爱,除了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关心、在专业成长上搭台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靳京武(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校长):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生产力,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新时代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扎实的学识主要体现在对课标的理解、对本学科的整合和拓展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熟练掌握三个方面。“时间 汗水”的应试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觉醒、远望;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曹永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学校长):我校对于新时代教师的定位:信念坚、师德强、师风正、师心浓、师爱广、师技高。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远大志向:要站在教育强国的高度,本着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终目标,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关键词:课程建设

课程“自助餐”,让学生吃饱吃好

郭海涛(北京市房山区第四中学校长):如果说教育就是文明的传承,是人与人交流的社会化活动,课程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链接。面对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学校既不能单纯开设满足大众人群的选修课程,也不能行政干预学生的自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选修课程是学生的权利,面对学生的或冷或热选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基于学生的兴趣设置内容,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愿意选择,愿意参与,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探究动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厚度和学习宽度。

梁玉财(北京市房山区四〇一学校校长):针对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任务,学校需要上位思考教育的方向和路径,需要围绕人的发展推动思维和行动的转型升级。“五育”落位学校既要避免在认识上的“1 1 1 1 1=5”式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思想,还要避免在操作中的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式的拼凑行为,要将“五育”作为一个有机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加强对各学科不同教育价值的分析和研究,要加强对校本课程功能研究,要高度关注课程的整体协调,避免课程的泛化和滥化。

王永录(北京市房山区大宁学校校长):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育人方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多方参与,更加注重优质均衡。新时代教育要积极回应新时代发展的主要诉求,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是要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有效施策,积极作为。坚持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改进。学科课程实施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突破口,拓展课程要在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上下功夫,个性课程要在丰富多彩和精品上下功夫。课堂是实践版的课程,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持续加强有效课堂建设,努力做到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为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家观点

用好这八招,更好应对新时代教育

吴甡(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新时代需要我们教育人保持清醒的头脑、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校长不能被妥协,得担当起历史使命。所以,我提出八个应对措施。

第一招,掌握上位思想,把“散光”变成“聚光”,聚光到“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第二招,理清育人思路。第三招,校长做专业人,带出专业队伍。每一个教育碎片好教育才好,每一个分镜头好电影才好,每一个学校的规定动作好,这个学校才能有质量,需要校长瞄准目标,着眼优势,补好短板。第四招,拥有大胸怀大格局。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人是祖国民族的未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一定得有社会责任感,能推动社会进步。第五招,对学校进行重新“装修”。第六招,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多讲中国文化。第七招,加强家教指导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服务应该是国家的公共服务,应该由学校和政府承担起来。这将是一个学校新的质量增长点,把家长教育好了,教育质量能提升。第八招,学校一定要把党组织的旗帜高高飘扬,要打好底色。

重新认识学校,回到原点思考教育

张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新时代教育,校长们一定要有一种回到问题原点的意识和打破砂锅追问到底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带领老师们去看到问题的原点的能力,这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来引领,进而再指导实践创新。

教育要建构将信息数据转化为知识素养,转化为美德和智慧的能力。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有道德和有智慧的人,而这个过程真的是要靠校长去想办法的。德育的实效性从哪儿来?我们在课堂上能解决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但让他知道并不能让他天然地爱上国旗,所以德育更重要的是通过道德知识的累积,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每一个领域里面都有它自己内在的规律,所以我们要有回到问题本源的一种意识。

同时,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学校,要关注学校的整合能力、融通能力。对于校长而言,下一步要想的事情,应该是复杂性的、彼此联动的,每个部门除了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学校整体目标和其他部门考虑,以这样的逻辑来建立学校的一个整合机制,可能效果会更好。育人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学校内部要构建支持学生成长的支持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