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地震谣言科学应对地震

标签: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下岩石受力变形突然破裂引起的地面震动杂谈 |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http://s9/middle/4b27402cx86a2a3626bd8&690
地震专家张晓东:今年4月份以来,网络上流传着关于陕西兴平市、江苏南京市等多个地区的地震谣传,谣传中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但是主要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据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网预测:中国某地几级大地震于2010年几月几日几点降临,震中为某某地……”。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震谣传,识别的主要依据有:
①超过目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的实际水平是对一些类型的地震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测预报,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测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在国际上,地震预测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而地震谣传都是提出了地震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谣传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这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也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我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③对谣传有意渲染官方色彩。谣传一般有“某某知名专家”、“某某国家地震部门”发布,引起公众的误解。
此外,还有一些谣传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强烈地震瞬间造成的灾害使人们对地震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动物繁殖造成的迁徙,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
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等,引起的猜疑。
③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别有用心的造谣和蛊惑人心的宣传。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对传播地震谣传者,国家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谣言和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出现这些异常的原因有很多。
公众应该如何科学正确应对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下岩石受力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后突然破裂引起的的地面震动,就像刮风、下雨这些自然现象一样,是必然要发生的。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多发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目前地震预测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过关,对大多数地震国内外地震专家都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只有政府具有地震预报发布权,公众千万不要轻信地震传言。
地震发生后,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基本原则是:沉着冷静,临震不乱,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开阔的地方,这是应急避震比较好的方法。紧急疏散时,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可以采取趴下、蹲下或坐下姿势的正确避震姿势;注意保护身体头、颈部、眼睛、口、鼻等重要部位。如有可能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侵入。要注意躲避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最好选择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进行避震,如承重墙角、炕沿下或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坚固的桌子下(旁)或床下(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