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
(2009-09-12 00:49:36)
标签:
健康健身生理学体育 |
分类: 体育理论 |
3.选择反复次数与组数
间歇训练到底应该反复几次?主要还是要考虑到运动者的能力、运动的强度、运动期与休息期的时间等因素。通常,间歇训练的专家皆建议,总训练的距离,应该在2000至3000公尺最佳。由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如果反复的次数过多,也会有休息期不足的问题,因此,间歇训练通常在三至五次的反复次数后,会有较长时间的休息期。这种三至五次的反复次数称为组(set) ;当反复的次数太多时,可以透过组别的设计,增加休息期的时间,提高运动的训练量。
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来说,依据自己的需求与能力,规画出适当且足以轻松负荷的反复次数,显然比是否达到足够的反复次数与组数来得重要。
4.选择训练强度
训练的强度与休息方式是依据能量供应系统来设定的。通常,一般社会大众皆以提升有氧性的能量供应系统为主,因此,在此仅介绍有氧代谢能量的间歇训练强度设计。
由于,每一个人的运动能力皆有个别差异,因此,社会大众进行有氧性的间歇训练时,可以透过目标心跳率的方法来编排运动强度。如果你(妳)是35岁,那么运动期的目标心跳率以每分钟
160次的强度为基准,休息期的目标心跳率以每分钟
120次的恢复为目标(下降到每分钟120次后,再开始下一个反复),组与组间的休息目标心跳率为每分钟110次(下降到每分钟110次后,再开始下一个组的训练)。
年 龄
|
运动期的目标心跳率
|
休息期的目标心跳率(组间)
|
20岁以下
|
180
|
140(120)
|
20至29岁
|
170
|
130(115)
|
30至39岁
|
160
|
120(110)
|
40至49岁
|
150
|
110(105)
|
50至59岁
|
140
|
100(100)
|
60至69岁
|
130
|
90( 90)
|
无论如何,间歇训练的训练计划,虽然可以透过简单的文字描述与说明,但是,运动生理学专家与专业运动教练都知道,训练计划的设计其实是一门艺术。确实依据运动参与者的能力与需要,设计出来的间歇训练计划,才是有意义的运动参与计划。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去体验分段完成固定距离的感受,显然可以提高运动参与过程的变化性,避免反复相同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枯燥感。试看看间歇训练的流程,你(妳)会发现,简单的跑步运动也可以很有趣、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