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间歇训练

(2009-09-12 00:49:36)
标签:

健康

健身

生理学

体育

分类: 体育理论

3.选择反复次数与组数

  间歇训练到底应该反复几次?主要还是要考虑到运动者的能力、运动的强度、运动期与休息期的时间等因素。通常,间歇训练的专家皆建议,总训练的距离,应该在20003000公尺最佳。由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如果反复的次数过多,也会有休息期不足的问题,因此,间歇训练通常在三至五次的反复次数后,会有较长时间的休息期。这种三至五次的反复次数称为组(set) ;当反复的次数太多时,可以透过组别的设计,增加休息期的时间,提高运动的训练量。

  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来说,依据自己的需求与能力,规画出适当且足以轻松负荷的反复次数,显然比是否达到足够的反复次数与组数来得重要。

4.选择训练强度

  训练的强度与休息方式是依据能量供应系统来设定的。通常,一般社会大众皆以提升有氧性的能量供应系统为主,因此,在此仅介绍有氧代谢能量的间歇训练强度设计。

  由于,每一个人的运动能力皆有个别差异,因此,社会大众进行有氧性的间歇训练时,可以透过目标心跳率的方法来编排运动强度。如果你()35岁,那么运动期的目标心跳率以每分钟 160次的强度为基准,休息期的目标心跳率以每分钟 120次的恢复为目标(下降到每分钟120次后,再开始下一个反复),组与组间的休息目标心跳率为每分钟110(下降到每分钟110次后,再开始下一个组的训练) 

年 龄
运动期的目标心跳率
休息期的目标心跳率(组间)
20岁以下
180
140(120)
20至29岁
170
130(115)  
30至39岁
160
120(110)
40至49岁
150
110(105)
50至59岁
140  
100(100)
60至69岁
130
90( 90)   
   
   也有间歇训练的专家指出,进行50公尺间歇时,运动期的强度为50公尺最佳成绩再加上 1.5秒;进行 100公尺间歇时,运动期的强度为 100公尺最佳成绩再加上 3秒;进行 200公尺间歇时,运动期的强度为 200公尺最佳成绩再加上 5秒。不过,很显然的,这样的运动期强度规范,不一定适合一般的运动参与者。
    事实上,对于大部份较少参与运动的社会大众来说,往往以快走的方式即可以达到间歇训练的目标心跳率;也常有一些人,休息期的目标心跳率往往需要 2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组间的休息目标心跳率,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因此,确实了解身体在运动时的生理状况,对于间歇训练的编排来说,相当重要。如果()以为,不断的「间歇跑步」才叫间歇训练,那就犯了运动强度判定的错误了。

  无论如何,间歇训练的训练计划,虽然可以透过简单的文字描述与说明,但是,运动生理学专家与专业运动教练都知道,训练计划的设计其实是一门艺术。确实依据运动参与者的能力与需要,设计出来的间歇训练计划,才是有意义的运动参与计划。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去体验分段完成固定距离的感受,显然可以提高运动参与过程的变化性,避免反复相同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的枯燥感。试看看间歇训练的流程,你()会发现,简单的跑步运动也可以很有趣、很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间歇训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