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和奥运选手一起做运动———乒乓球

(2008-08-17 15:48:25)
标签:

体育

健康

分类: 体育运动

           乒乓球——— 提高身体灵敏度 练就“火眼金睛”


    激情的八月,热情的北京,让世界瞩目。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让多少运动员魂牵梦萦。无论“国球”乒乓,激情四溢的游泳,千钧一发的足球、篮球,还是颇具动感的网球、羽毛球……这些运动都因为“平易近人”而备受大众喜爱。
    这些热门运动给普通人的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和亲友们一同锻炼时,如何让自己表现出色?运动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本报选择了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网球、排球、游泳、自行车等八项热门运动项目,让专家们一一为您解答。
    乒乓球是一项集体力、技巧、智力、意志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乒乓球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具实力的项目。不让金牌旁落,是每一位“国球”选手奋斗的目标。大众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也因中国乒乓球队取得的辉煌成绩而一直居高不下。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当球网,用羊皮纸当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后来由于打乒乓球时在桌子上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就被称为乒乓球。乒乓球运动大约于1904年前后传入我国。
健康效应
    安全 由于乒乓球是隔网对抗,所以它比足球、篮球等有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更具有安全性,适合绝大多数人进行锻炼。
    强身 乒乓球运动能全面锻炼人的身体,使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得到全面锻炼。
    益智 乒乓球运动在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协作 乒乓球运动使人的反应更快,思维更敏锐,动作更协调,乒乓球比赛中的双打还可以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两人的默契感。
    舒心 打乒乓球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大方;还能开发人体大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打乒乓球时,眼球始终处在高速的运动中,并与大脑进行快速反馈联系,所以与其他手段相比,对学业负担过重的中小学生来说,对保持和改善视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眼睛注视着乒乓球你来我往,充分锻炼了睫状肌和视觉调节能力。长期、定时练习打乒乓球,能预防近视。一项针对近视学生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以上乒乓球运动,视力减退趋势明显延缓。
    更灵敏、更聪明 常练乒乓球,提高了身体灵敏度,反应更加迅速、协调,思维和智力水平也得到了发展。
    让身体强健有力 有氧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肺耐力。对中老年人、体弱者或轻度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均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训练要领
    增强肌肉力量 经常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想赢得胜利,就在进攻时加快球速、增强球的摩擦旋转,这需要强壮的上肢和躯干肌肉作后盾。平时应制定一个计划,持哑铃做抬臂、屈伸手腕动作,或进行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练习。
    加快移动速度 负重提踵,或踮脚尖行走、反复跳跃等,都能锻炼小腿肌肉,帮你在打球时轻快自如移动。
贴心提示
    “预热”避免运动伤害 老百姓打球也要讲究方法,肌肉在没有完全活动开的情况下,猛然拉伸,很容易造成韧带、肌腱的损伤。同时注意张弛有度,一般来说,打乒乓球1小时后,就应休息15分钟左右。为了避免运动损伤,要科学地增加运动量,不要“平时不打球,一打就两三个小时不放手”,这样很容易使肌肉局部负担过大,从而发生运动损伤。
    改善不均衡用力 长期练乒乓球,左右两臂用力不平衡,会造成脊柱或双臂形态失衡。一个好办法是:把乒乓球当成娱乐,左右手交替持拍打球。练习结束后,两臂向上、向对侧拉伸,或定期做扩胸运动等进行调整。
    补充营养 为了让视觉更敏锐,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肝、猪肝、芒果、胡萝卜、菠菜等。
    宜忌人群 打乒乓球不仅可以全面锻炼人的身体,还能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大方,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乒乓球运动简单、趣味性强,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受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非常适宜广大群众参与,可以说是“人人皆宜”的运动项目。
运动损伤及预防
    乒乓球运动最易伤及踝、膝关节,热身运动要重点活动这些部位,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扭伤或拉伤。
    运动时还应注意控制运动量及运动时间,避免因活动过量而发生运动损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