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
(2010-08-07 21:33:02)
标签:
育儿 |
母爱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真是这样吗?
听说过一个美国专家作过一个试验:用两个不同的代母来养育出生不久的猴宝宝。一个是用冰冷的铁丝做成的,胸前安了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柔软的绒布做的,不安奶瓶。实验人员将猴宝宝与两个待母关在笼子里。很快发现:后宝宝只有在饥饿时,才到冰冷的铁丝代母那里匆忙得喝几口奶水,而平时尤其是受惊吓时总是紧紧抱住绒布妈妈。
在之后的实验中,同样的照顾,代母养鱼的小猴生病/死亡率比由母猴养大的小猴高,长大后行为都没有普通小猴正常。铁丝妈妈养大的小猴缺乏协调性,胆小萎缩,当时攻击性却很强;绒布妈妈养育的小猴稍好些,但情绪尚不成熟。
我们-人类常常以为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实际上,“爱”意味着更多的亲情,更多地接触和陪伴。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全中国都一贫如洗,爸妈清华毕业的工程师一个月加在一起就那么几十块钱,什么都得凭票买。十岁前除了队服没穿过任何女孩子的衣服,都是哥哥没穿烂得我继续穿;玩具就更是少得可怜,大部分的娱乐都是室外活动,夏天妈妈赶鸭子似的每天中午赶到河里游泳;冬天河结冰,妈妈凿开一个冰窟窿用桶接水泼出冰道教我滑冰;春秋则是违法汽车(那时不许带人骑车,孩子不到12岁不许骑车上路),逛遍祖国大好河山;平时除了和同学玩泥巴过家家,就是跳皮筋砍包什么的;寒暑假没钱旅游,居家的日子站在板凳上帮妈妈包饺子,绕毛线织围脖。那时候即便每天吃窝窝头豆腐白菜以吃半年也很幸福很满足,很想快点长大和妈妈一样能干;用我哥的经典歌词“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我们什么都没有确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母爱。
看看我们这一代的下一代,我观察来有两种代母:
第一种-保姆:从出生起就被昂贵地“抛弃”:不愿体会为人母的应付的痛苦于是花钱找个黄道吉日刨腹产,花钱找个月嫂照顾刚出生最需要妈妈的宝宝;花钱买几百块一罐的进口奶粉而把最珍贵的母乳浪费掉;偶尔带着保姆抱着宝宝散步还要和其他妈妈比比,谁的复产医院收费贵,谁的月嫂价码高,谁家砸的奶粉费最高;谁家的鱼儿保姆月薪最高;当然大一点了还要比谁家孩子的衣服玩具最贵等等。就好像母爱是用钱用价码来衡量的。
这是一种类型;另一种就是工作挣钱框,就是生下就都给自己父母或公婆,自己在外打拼,寄很多钱回家,逢年过节偶尔回家更是很不得搬回一火车的玩具衣服给孩子来弥补内心的内疚。面对孩子的冷漠陌生伤心欲绝,却还是扯着孩子熟睡时已走了之。
我想问,母爱是一种精神,是物质代替不了的;在女儿和事业之间,在四年前看到她的那一刹那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女儿,而且做她唯一的妈妈,孩子不需要昂贵地代母,妈妈的怀抱比奶水更重要;谢天谢地我即给了女儿怀抱又给了她奶水,并且给了他我所有能给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母爱,我从未给女儿买过什么名牌,什么进口奶粉,我给她的不是冰冷的玩具华服,而是温暖的怀抱和无处不在的关心;我交给她的也不是一条鱼而是捕鱼的本事,我给了他所有母亲能够给孩子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