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不教,父之过”

(2010-08-06 00:05:09)
标签:

育儿

“子不教,父之过”这个“父”我认为应该理解为父辈/长辈,是家长的统称,包括母亲隔辈人
经常听到家长训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这么笨,连什么什么都不会,以后到了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我常想问问这些自以为尽心尽力为孩子创造了自己幼年时不曾奢望过的生活学习条件的,面对孩子的错误恼羞成怒的家长们,“是谁导致了这一切?是谁剥夺了孩子自理的机会,又是谁伤害了孩子自立的信心。。。?”还记得吗:当你一岁的女儿在你喂饭时试着自己抓勺子,或者抓食物往嘴里放,您是制止了想独立的孩子说“省省吧,吃的漫天满地我还得收拾”,然后继续填鸭似的喂你那的受打击失去胃口拒绝吃饭的孩子?还是向我那样给女儿戴上围兜,递给女儿一把婴儿勺,你一口我一口,让她吃成花猫,馒头满脸满桌满地的饭菜酱汁,饭后亲吻女儿告诉她我为她如此年幼就自立而自豪。
当你年幼的孩子兴致勃勃想帮妈妈一起收桌子洗碗时,你又是怎么回答的?是说“诶呦,你还小,再把碗摔了,弄一地水,玩你的去吧”全然没注意到你的幼子被打击后垂头丧气玩玩具时沮丧的表情,他们手里玩着娃娃,心里想着自己是个笨孩子吗?妈妈为什么不信任我能够做好呢?日积月累,几年后当你责备小学毕业比你还高大的儿子懒惰就知道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你有没有想过这都是你自己酿的苦果呢?
我女儿现在四岁,自己洗漱完毕,自己吃完早饭后(她要上幼儿园,早饭比其他人都要早,都是一个人吃我准备好的早餐)主动收拾餐具,到厨房,搬来小凳子,站在水池边洗干净自己餐具,擦干手,换好出门的鞋子背上书包,,主动提起门口我收拾好的垃圾袋说“妈妈,我准备好了,可以走了“,才拉我手下楼;我去推车时,她跑着将垃圾袋丢进十米远的垃圾站里。这样的习惯是因为我两年前她第一次帮我收桌子洗碗时,我给与了她百分之百的肯定,哪怕是家里的碗没几个是完整的了,我也都是现肯定了他的主动参与,让他觉得自己能出一份力,再告诉她改进方法。
所以当一两年前众人责怪我甚至最亲进的人都不理解我“近乎后母“般的严格要求和”训练童子军“般的教育方式时,我甚么都没有说,我相信我给女儿的是最好的:不是一条鱼,而是捕鱼的方法;如今当众人对女儿的独立,有礼貌,活泼能干,赞不绝口向我取经时,我终于可以说”该抓的抓,该放的放,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你就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发展“。
我其实只是像自然界的雌性动物一样生儿育女,然后教会孩子捕食生存的能力以便让他们离开家后能够健康成长;我教会女儿遵守生活中应该做的的规矩,同时给于她发展自身独立的空间。那些一味的娇惯要啥给啥,而到了给与孩子独立信心时却吝啬不肯松手,导致了今天中国式的独特的幼儿教育误区。看看我女儿幼儿园同学,三十个孩子里只有一两个放学后可以回家疯玩,和家人共享晚餐做家务按时上床睡觉的。每天课外班-画画英语舞蹈音乐,所谓的盲从的早教,家长一受忽悠”同事、朋友的孩子学什么,报纸上提倡什么“就立刻让孩子报什么班,唯恐孩子输在起点上,而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应这种强迫性的教育,是否会欲速则不达。
国内的家长这种在学龄前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的做法势必导致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的社会性智力关注相对少得多;我的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苏格兰朋友曾经说“中国的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情商还不如英国的一个六岁孩子“。也许他有点夸张,但是事实上90%的高学历高智商的国人社会情商不及格;社会情商也就是社会性智力就是将来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独立性、自信心、规则意式、任务意式等。其实社会性智力非常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发展。
而在学龄前,只有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社会性智力,让孩子全面均衡发展,没有人能够替代家长的“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
暑假家里来了个12岁的五年级女孩子,一直向往有个姐姐的女儿非常开心(可惜我生不出个姐姐,充其量生个妹妹),天天姐姐长姐姐短的。一天后矛盾就出现了。女儿作为她小一岁的表妹的姐姐是要事事谦让的,原因是“你是姐姐,让妹妹是天经地义“。可这个大8岁的姐姐是个典型的宠坏的独生子女,根本不知道让着别人。矛盾激化时,我总是让女儿谦让,女儿听话总是让步。晚上睡觉前,女儿亲我到晚安后问我”为什么在妹妹家让着妹妹,在自己家还要让着姐姐“。我心里一颤,揪心地但是肯定的告诉她”让这妹妹因为你大;让着姐姐,因为你比她懂事“。这个12岁的几乎和我一样高的女孩子上私立双语学校,每天课后有课外班,周末还有舞蹈课。外表成熟,衣着时尚,熟知国际各大时尚品牌,小学5年一直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上下学只是从家到在同一小区内的小学这几百米还要家人接送;不敢一人独处,连一人睡一张床都不行自己在家上厕所还得有人搬个椅子坐门口陪着;;浑身的名牌却不自己脱衣服,公用厕所没没人陪同憋死也不敢去。没东西都得有成年人陪同,花钱倒大手大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贵的还得是专卖店的,大卖场的专柜都不上档次;家人买便宜货叫”恶心“;容不得任何人说她半句不爱听的话。我女儿一项遵守规矩,在家里外面对不良违规行为总是及时批评,我也告诉她不要怕大人不高兴容忍一个怪叔叔的不雅举止。因为我不能让她觉得不公平,女儿的正确判断及善意指责,例如”叔叔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谈话不对“,”姐姐不等大人上桌就自己大吃大嚼;不洗脚脚臭等等“使得姐姐撒泼摔门而出,叔叔脸拉的几尺长。我还是肯定了她的正确判断及正确抉择;之后在适当情绪下告诉下次发现别人错误时的更好的表达方式。果然事情日益好起来,小女魔头也慢慢被妹妹同化些了。
所以说了一车话,还是那句“子不教父之过“,要想孩子聪明,家长先得聪明,要想孩子独立,家长先得从孩子身边独立,不要事事亲历亲为,摔过才能知道疼才能知道下次怎么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