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男女分乘就可以防骚扰、创和谐?

(2007-09-14 07:47:3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随笔/感悟

地铁

男女分乘

分类: 社会评论类

地铁男女分乘就可以防骚扰、创和谐?


前天早上回龙观地铁口看到有人举着写字的牌子,拿着喇叭。我看他们有些腼腆,牌子没举直,喇叭里发出的声音也很小。我好奇地凑过去一看,他们的大意是:为了避免挤车的尴尬,建议男女分车厢。
  这想法挺逗,我看他们自己也在不好意思地笑着。不过想想觉得也是有道理。地铁一族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般上下班时间大家都得做“肉饼”,男女老少,香的臭的,都无可选择地紧密为邻。异性的亲密接触引发的战争时有发生,各说各有礼。有些人的确有趁乱揩油之嫌,不过也是极少数。要因极少数人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为 改变一个习惯,难度不次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吧。这是明白其理而不可为的理由之一。
  其不可为之二:这男女分车,不是生生要分开人家情侣、夫妻、需要被照顾者?前两种还好说,可以称之为暂别长相思。如果是一病人呢,而且走路都需要人扶,谁来照顾他。。。
  不可为之三:如果真行,怎么来分?大家能自觉得了吗?这跟男女分厕不是同一码事吧。大家上班都要赶时间,车门一开,一二三挤上去就算,还那么绅士淑女地遵守纪律我看全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前些日子还听海归朋友们谈起 这“先下后上”,“排队通行”的事来。说咱中国人现在都怎么了,凡事都要抢,不懂得礼让。唉,也不知道是大家的时间发条紧了,还是觉得强势就可以得利,反 正挤了这么长时间的地铁,我也都习惯了。你就站在门口,让人家把你推上去完了。说多了,还是想象一下男女分车后的情况吧。
  如果男 女轮流上车,一车标明:“男”,一车标明“女”,排队是个问题。这不行。那就一半车厢标“男”,一半车厢标“女”,可行。不过,男女比例不同的情况肯定有,要赶时间的,怎么办,上不上异性车厢?得事实证明。而且,人家相关部门也不高兴了,我这车厢空一半,多浪费资源啊。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北京男:我老婆上个月坐地铁被挤流产了! 上海男:这算什么,我老婆上个月坐地铁被挤怀孕了。如果真是这样,还真的需要男女分乘了,不过,目前看,远远不是这样的情况,它们只是笑话。充其量是人们对地铁拥挤的抱怨。

目前的北京,上班时候人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谁叫我们是国际大都市呢。大家那么早起来挤地铁,我想不是为了进行性骚扰吧,大家礼让一下就得了,何必要男女分乘,大动干戈呢。

进一步想象,北京的公交车、火车的拥挤程度远远超过地铁,难道也要来一个男人专用、女人专用的公交车?建议男女分乘的想法的人,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的人民素质想到哪里去了?难道北京人早早出门就是为了性骚扰?

附新闻报道:

 昨天早晨7点,六名身穿白色圆领衫的志愿者出现在城铁回龙观站和龙泽站外,他们手举提示牌,随身携带的喇叭里不断播放着“男女混挤好尴尬,分头上车是办法,前两车厢女为主,男士靠后更潇洒”的宣传提示,在早高峰时段,这一倡议博得众多女性乘客的赞同。

“平时早晚挤车的确会很尴尬,这样的提示很好。”李女士每天都要在龙泽车站搭乘城铁,昨天早上7点半在进站口外看到的一幕,顿时让她觉得很有共鸣。“当时 通道里有4名女孩正在做宣传,很多乘客看完她们身边的牌子后,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昨天早上城铁车厢里并未因此出现男女分乘的明显变化,但她认为,“这种提示会在大家的潜意识里留下印记,也希望早日能成为一种自觉约定。”
   
另一位乘客吴小姐表示,在挤车时她也经常会感觉不自在,很多上班族都会对拥挤的车况进行抱怨,甚至会有恐慌心理,当得知有的国家设有女性专用车厢后,她还向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过建议,“如果能开设这样的女性车厢,大家上班挤车时的心情也会好很多,至少不会太尴尬。”
   
这项活动的策划者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昨天早上在城铁回龙观站和龙泽站外进行了男女分乘的建议,“第一次倡导难免收效甚微,虽然有些乘客主动表示支持我 们的行为,但重新培养大家的乘车习惯还是有难度。”接下来的几天早7点至9点,他们还会再次进行宣传倡导。在站台内,几名志愿者还对乘客随机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显示,“90%以上的女士表示支持,甚至有人表示“深受骚扰之害”,10%左右的人表示“无所谓”,在男士当中,则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无所谓”或 “难操作”,30%左右的人明确表示“支持”,还有个别人表示反对。”【北京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