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潭
陈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72
  • 关注人气: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缺位的春节正名只剩下一地鸡毛

(2011-02-02 14:32:31)
标签:

杂谈

                            文化缺位的春节正名只剩下一地鸡毛

                                      作者:陈潭

      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将传统的年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俗年,共同的精神家园。(2月2日新华网)

      每临春节,都会有专家发表类似的意见为春节正名,这似乎约定成俗成了一种惯例。虽然专家们明知其结果必然会招致网民无数的板砖,但是他们并没有退却,反而越发的执着。专家们的这种精神让笔者非常感佩,从中我们不免发现其对传统民俗式微的焦虑心态,以及保卫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良苦用心。

      这些年,由于传统节日渐失其应有的特色,很多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以往人们过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而现今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给传统节日带来的冲击,使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和平庸。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为春节正名,有必要让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重新回归。

      不可否认,李汉秋的呼吁有正确的历史依据,为春节正名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为春节正名有很多种方式,它并不一定要通过改名这种方式才能够实现。其实,改名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人们对春节的态度,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目的也无从谈起。很显然,专家们执着地做着表面工夫,对春节没有任何的益处。

      其实,传统文化才是春节最显著的特色,是其不可缺失的灵魂。从这点来讲,李汉秋所谓的春节正名非但没有触及春节最本质的东西,反而让传统文化缺位。其结果可想而知,它承担不起保卫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只能让传统民俗渐行渐远。

      显而易见,为春节正名不仅要为春节构建骨架,更要塑造血液。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丰富春节的文化,如何深入挖掘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才是春节正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文化缺位的春节正名只剩下一地鸡毛,让人无法感受到春节的传统习俗。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_1140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