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味的本山,渐成春晚的“鸡肋”

(2011-01-31 09:47:44)
标签:

春晚

娱乐

分类: 娱评

                            变味的本山,渐成春晚的“鸡肋”

 

   今年央视春晚缺乏话题,连林志玲“上上下下”都成为春晚热门新闻被多次传播,直到春晚最后冲刺阶段话题终于出现,赵本山小品《星球会议》被替换成《同桌的你》让媒体一片“哗然”,春晚导演组与媒体的博弈最后是大多数媒体完全被“忽悠”。(1月31日《东方早报》)
  
  春晚是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它在国人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是人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精神盛宴。临近春节,春晚这道大餐总是要被煎炸烹煮,换着花样不断热炒几番。但是,不论春晚炒作的花样如何翻新,即便人们对央视春晚“啃老”早有诟病,赵本山始终是春晚的主角,铁打不动二十多年。
  
  平心而论,赵本山是一位优秀的小品演员,春晚依靠他无可厚非。但是,这几年赵本山显得越来越疲软,给人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如其所言,在央视春晚,他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究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观众的品位越来越高,对赵本山自然会有更大的期待,而他的作品仍旧停留在僵化的层次,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
  
  其实,早些年赵本山的作品颇受观众喜爱。无论是反映低层生活的《相亲》,还是针砭时弊的《三鞭子》,赵本山的作品总能于讽刺幽默中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现如今赵本山的作品越来越远离现实,非但没有了往昔的印记,反而越发显得低级媚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以农民自居的赵本山老是拿农民开涮,以这种极不厚道的方式和内容来取悦观众。
  
  好的作品应当来源于生活,敢于针砭时弊,能在讽刺幽默中引起观众的共鸣。赵本山在演艺界有那么高的成就,想必比我还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赵本山不论有多么尴尬,他都会紧抓春晚这棵大树不放,遵循央视的规矩套路,做一个听话的玩偶,意图宣传“赵家班”罢了。因为赵本山早已泥腿子上岸成为商人,给自己套上了商业利益的枷锁。
  
  很显然,赵本山多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观众早已陷入了审美疲劳。无论赵本山的作品如何变化,它也不会有多少新意,只不过是新瓶装旧药罢了。虽说赵本山是泥腿子出身,但因其离“地气”太久,他的作品早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本山渐成春晚的“鸡肋”,他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期待,只能让观众食之无味,央视弃之可惜。
[稿源:红网]
[作者:陈潭]
http://hlj.rednet.cn/c/2011/02/01/217242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