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为何不能吹响“集结号”?
文/陈潭
央视最高收视率的节目《新闻联播》,自早前进行了一番主播大换血之后,日前破天荒地以1分09秒的时间,正面宣传了正在上映中的商业大片《集结号》,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网友除了用“震惊”的字眼来形容此事外,也发出“《集结号》凭啥上《新闻联播》”的争议。(12月27日《新快报》)
其实,这只是一次极为正常的新闻报道,它无需要过多的讨论。但是,在很多网友看来,这并不正常。因为《新闻联播》不是单纯的一档新闻节目,它的传统形象早已深入到人们的骨髓。正如网友们的普遍反应,《新闻联播》一直以报道国计民生政治经济新闻为主,花这么长的时间报道一次娱乐事件显然有违传统。
长期以来,《新闻联播》被赋予了很多政治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联播》往往代表官方态度,过于严肃的风格距离观众太远。实际上,观众与《新闻联播》是双向的,《新闻联播》不应只满足特定的价值因素,忽视观众的感受。正因如此,《新闻联播》一成不变的风格,多次遭受观众的指责。
然而,当《新闻联播》打破传统,走向娱乐,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时候,很多人竟然惊慌失措,俨然成了捍卫传统的卫道士。其实,从传统上看,《新闻联播》的内容过于狭窄,很多人对此早已相成固定的思维,停留在传统思维的躯壳里不能自拔。
应该说,《集结号》上《新闻联播》,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因为它扩大了新闻的视野,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正如央视《新闻联播》栏目组负责人所说,《新闻联播》的新闻内容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限定,“我们的节目是为人民服务,大家关注什么,我们也可以关注什么。”
从本质上说,《新闻联播》是一档新闻栏目。既为新闻栏目,《新闻联播》应该体现它原有的本性。毫无疑问,《集结号》上《新闻联播》,是一次本性的回归。如果《新闻联播》能多些这样的本性,想必《集结号》上《新闻联播》,也不会让人那么大惊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