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动物的东莞,该多寂寞?

(2007-12-10 10:04:18)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
                没有动物的东莞,该多寂寞?    文/陈潭
        广州消息广东省东莞市政府近日宣布:2009年起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禁猪令”是东莞市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暂时不会做出改变,并且还会由禁养生猪扩大到禁养家禽等,但政府会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确保猪肉供应,并对猪农进行妥善安置。(12月10日《东方今报》)
       东莞市的禁猪令一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虽然东莞市政府强调了该项禁令的科学性,罗列了养猪的诸多弊端,但是主流民意却坚持反对的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并非公众缺乏理性解读,恰恰相反主流民意本身蕴涵理性思维。问题是,该项禁令所谓的科学性只是表象,它缺乏应有的理性。
       诚然,东莞市禁猪有不得已之处。东莞仅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1000万城市人口,城市化接近80%,保留大量的养殖基地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东莞市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工厂多、外来人口多,不养猪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减小当地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
       但是,我们必须追问的是,它是否合理合法?尽管法律并为对此做出明文规定,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这不意味着法律没有规定就可以做的,政府应当按照“法无明文规定即为不可行”的公权运行规则行事。更何况,国务院早有明文规定,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养猪容易造成一些污染。但这一定是禁猪的理由吗?显然不是。事实上,造成污染有很多因素。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造成污染最主要因素是工业污染,养猪只不过是其中最最微不足道的因素之一。如果政府只依靠禁猪令就想获得成效,简直是异想天开。
       如此来看,看似有理有据的禁猪令,其背后暗含荒唐的经济逻辑和政绩思维。养猪造成污染不假,但它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东莞,这些被占用的土地有大量的经济价值。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它的价值?显而易见,这些用地反正不能让养猪户浪费,最终大部分会转化为工业和商业用地。这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政府只拿猪开刀,而不从主要矛盾企业入手,去治理环境污染。
         其实,禁猪令从根本上治理不了污染,相反它有可能加速污染。因为这些土地一旦转化成工业用地,如果政府只唯经济是瞻,不去思考污染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要远远高于养猪带来的污染。然而,在经济利益和政绩思维的双重影响下,一纸禁令只能成为幌子,所谓的科学性也只是遮羞的外衣。
         显然,东莞市的禁猪令,既不合法又不合理。荒唐是,这条禁令竟然经受住民意的斥责,堂而皇之的由禁养生猪扩大到禁养家禽。禁猪令早已让人领教到政府“一刀切”的为政能力,家禽都要禁了,我们还能领教到什么?整个东莞莫非要把动物禁绝,想想也可怕,没有了动物,东莞的居民该有多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