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作家与富豪之间似乎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从传统观念看,作家淡泊名利,远离喧嚣,始终保持着清高的气质。然而,一张榜单揭露了现实,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作家不再安于贫穷,保持千百年来传统文人的穷酸相。他们也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在商业大潮中拼搏,甚至在娱乐圈过把明星瘾。
“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再次出炉,似乎宣告了传统作家形象的破灭,意味着作家赚钱有理。当然,作家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甚至因此成为富豪没有什么不可以。毕竟,在市场经济的大旗下,作家也要按照市场法则生存。
然而,一张榜单不仅刻意暴露了作家的产出,更彻底颠覆作家的社会职能。不错,一个人要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去改变,或者去适应市场,这无可厚非。但是,作家并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家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责任。如果过度地宣扬财富,一些作家会被金钱的黑洞所吞噬,在金钱的旋涡里迷失而不能自拔。
“作家富豪榜”不仅是一张榜单,它更是以“作家”的名义进行的一次恶搞。恶搞的对象不单是“作家”,还有文学。一张榜单或许没有太大的诱惑,但是,它却以泛化的娱乐方式,扭曲了作家的审视观念。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孳生物欲思潮,淹没作家追究精神的动力,使文学作品丧失掉应有的精神内涵。
其实,从上榜的前三甲来看,“作家富豪榜”的确是以“作家”的名义进行的一次恶搞。学术超女超男于丹、易中天并不是传统上的作家,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不是作家。即便他们打着“作家”的头衔,被选进排行榜,但这只能使这次恶搞更加恶俗。更不必说,一个窃取他人成果而混进作协的郭敬明,高举榜首只会给这次恶搞添加恶臭的佐料。
顾彬曾经宣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叶匡政甚至直言“文学死了”。中国文学固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但是,它却有走向死亡的危险。说到底,“作家富豪榜”,是以“作家”的名义恶搞文学。如果中国文学继续这样恶搞下去,中国文学离死亡真的不远了。
[稿源:红网]
[作者:陈潭]
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
前一篇:刘德华有女友,有何不可?
后一篇:《色·戒》不是性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