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重拍能否少些商业味 文/陈潭
近年来,中国影视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重拍名著。对于一些导演来说,名著永远是香饽饽,即便名著被拍摄多次,一些导演乐此不疲继续重拍。
今年无疑是个“重拍年”。从《红楼梦》大张旗鼓的进行选秀活动,到《西游记》被任意的窜改;从《三国演义》采用“翻案”版本,到《水浒》将用外援助阵。四大名著早已成为刀版上的鱼肉,正等着导演们下刀。
昨天下午,新版电视剧《水浒》在京启动“全球搜将”仪式,新版《水浒》预计将于明年夏季正式开机拍摄。在此后不久,新版《红楼梦》启动发布会公布主创名单实录,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正式启动。《水浒》与《红楼梦》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一直以来,四大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它们以其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吸引了全球亿万读者。尤其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它被搬上银幕,成为国人的期待。
怀着这种期待,《水浒》与《红楼梦》已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有很多的疑问,《水浒》与《红楼梦》的重拍能否体现传统经典的文化内涵?它们能否成为经典,体现原著内涵的文化本质?
然而,从红楼选秀开始,这种期待早已胎死腹中。自始至终,红楼选秀走的是商业化炒作的路线,弥漫着浓厚的商业味道。主办方披着经典名著的华美外衣,以各种娱乐方式,既赚足了人气,又赚足了银子。不仅仅是《红楼梦》,《水浒》要用日韩明星,走的也是商业化套路,炒作就此进入白热化。
众所周知,炒作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当商业炒作与经典名著相互结合,经典名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必然让位于利益。在浓烈的商业味熏刺下,导演们将如何下刀?刀必然向商业利益倾斜,经典名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会消失殆尽。
《水浒》与《红楼梦》几乎同时举行启动仪式,或许是种缘分。但是,这种缘分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相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弥漫着商业味道,商业味将成为主流。当商业味盖过传统的文化味,《水浒》与《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无疑将要被扼杀。
四大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积淀。重拍名著必须体现名著的内涵和本质。既然《水浒》与《红楼梦》有缘,为何不少些商业味,多些文化交流。
本文载:西部商报